2020國際舞蹈音樂交流講座及大師研習營
為使台灣的民眾能多接觸藝文表演活動,體會芭蕾不是遙遠的藝術殿堂,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原台北室內芭蕾舞團),自2007年起開始籌劃執行以跨國際超級組合,進行肢體與音符對話的「國際舞蹈音樂交流講座及大師研習營」活動,特別邀請世界一流的藝術工作者,與台灣的舞蹈藝術家們一起鑽研一流的芭蕾音樂、舞蹈技巧實務以及領略文化深度的芭蕾古典舞課程。
除了芭蕾技巧實務教導及專業舞蹈技術課程外,亦加入舞蹈及音樂講座,其中除介紹導引學生進入藝術殿堂,更可近距離與藝術工作者對談與討論,藉由彼此交流達到體驗學習的目的,更因參加者來自不同的地域與單位,經過研討達到互相觀摩的目的。
福爾摩沙芭蕾舞團藉由傑出中外舞蹈家的陣容組合以及優質音樂劇場演出的模式開發更多都會觀眾群。提高表演者、創作者專業執行的深度與廣度。也期望透過中外舞者同台演出,提升演出場地當地的舞蹈社團及組織成員們表演與創作能力再精進,相信對於台灣舞蹈教育推廣的基礎根植及舞蹈表演與創作人才的後繼培養有很大的助益。
除此之外,此次持續辦理2020年「國際舞蹈音樂交流講座及大師研習營」活動,除了芭蕾技巧實務教導及專業舞蹈技術以培養參加者的演出能力外,亦經由討論交流,以了解舞蹈藝術的入門、劇場美學、舞蹈作品文化背景等,達到彼此交流體驗學習的目的,更擴展觀賞藝術演出的視野。
福爾摩沙芭蕾舞團
2006/08/14
余能盛
余能盛與台灣舞蹈界前輩有感於表演機會對台灣芭蕾舞者成長的重要性,深覺該為台灣家鄉芭蕾舞蹈藝術盡點責任與義務,遂於2006年決定,將「台北室內芭蕾舞團」重新立案,期許因為建構此一表演平台,結合國內外優秀舞者,期待彙整台灣芭蕾的資源與生命力,規劃每年固定都可以國內外共同交流,製作呈現芭蕾舞劇作品,保留與發展台灣芭蕾的精隨。在保留與發展台灣芭蕾的精隨的階段性任務告一段落後,余能盛深知再出發才是創新向上的力量,將台灣芭蕾邁向國際發展才是下一個重要的目標,決定於2015年將「台北室內芭蕾」重新更名為「福爾摩沙芭蕾舞團」,除了延續對芭蕾創作的理想,更期許製作更具代表性及風格性的芭蕾舞作,以更寬廣的視野及國際觀,拓展台灣芭蕾的表現手法及精神面貌。
任藝術總監的余能盛,已旅居歐洲30餘年,是目前德語國家中地位崇高的台灣藝術家,與國內知名樂團如:國立台灣交響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台灣獨奏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多同合作演出許多作品,2007年《當芭蕾邂逅柴可夫斯基》、2008年《茶花女》、2009年《春之祭》、2010年《門》、2011年《吉賽兒》、2012 《羅曼史─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與人生》、2013年《天鵝湖》、2014年《第一天》、2015年《天旋》、2016年《悸動》《門》、2018《失落的幻影》到2019《關於柴可夫斯基》,多年來精選了國內優秀年輕舞者,結合歐洲職業舞蹈家聯合演出,藉由傑出中外舞蹈家的陣容組合以及優質音樂劇場演出的模式開發更多都會觀眾群。隨著舞團的本身製作演出及舞者水準,穩定成長與提昇並提高表演者、創者專業執行的深度與廣度,也提供台灣的觀眾們舞蹈多元面向的藝術視野,對於台灣舞蹈教育推廣的基礎根植及舞蹈表演與創作人才的後繼培養有很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