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賢油漆工程行2009營運補助
「文賢油漆工程行」原為藝術創作者王婉婷從小居住成長的地方,也是她的父親王文賢所經營的油漆工程行的所在地。2000年初由林煌迪與王婉婷發起,與7位當時一起就讀於南藝造形藝術研究所的同班同學,在此開始了一連串的作品發表,於是成為一個當代藝術發表與展演的另類場所。至今共計已有近百檔展覽、百餘位藝術家於此展出。2009已邁入第10年。
在此一藝術基地中除了持續的展出與發表,2002年初,楊尊智在此進行的一場「改建行動」,在進行的過程中所衍生出的種種問題,啟發了一些不同於以往在此的思考方向,並讓我們(文賢油漆工程行藝術家工作坊)意識到作為藝術創作者身負的的社會責任。
2004年起,「文賢油漆工程行」將常態性展覽機能的畫廊式空間,朝向以「過程與非正式性」為主要關懷的「論壇/工作室」,一方面進行「藝術創作—創作者—觀眾/藝術創作團體—社區居民」的溝通交換、另方面則進行資料整理與累積的工作,將藝術生產的脈絡視為創作所關懷的核心,嘗試著與社區建立一種相互回饋的關係。
2006年,進駐工作室的創作者林煌迪、翁廷楷、陳寬育、陳惠菁、莊景富,藉由改造展覽空間旁的空地,將當代藝術以生活化的方式引介給社區的街坊鄰居,希望藉由和緩的對話,提升社區居民對於當代藝術創作的興趣,並增進與非藝術社群之間的相互瞭解。
2007年,我們延續06年對於外部空間的環境改造,開始對展覽空間本身又進行了一次大整修。除了改善因空間年久失修的嚴重漏水問題,使展出者有更完善的展出環境,在整修的過程中更是參照許多社區居民的感受與意見,進行空間與建築外貌的重構。此次的空間重構,盡量避免以藝術家向來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創作方式進行,身為社區的一份子,我們希望以分享藝術創作而非推廣教育的方式,將我們的創作實踐於真實的社區生活脈絡中,或由社區來影響我們,創造一種藝術與社區之間的良性對話。也因此,我們發現了更多屬於真實生活中的多元的藝術脈絡。
2008年,文賢油漆工程行將部分空間規劃為當代工藝與設計創作者的實驗展場,試著將當代藝術與在地常民生活拉近距離,也試著在觀念掛帥的藝術潮流中,重新尋找「工匠精神」。
接下來,「文賢油漆工程行」希望在未來若干年將把這近10年來所累積的展覽、策展、社區互動……等在地發展的創作脈絡,藉由平面與影音等形式整理集結出版,並藉此思考藝術發展的其他可能性。
- 《豆油間計畫》文賢油漆工程行2011年營運補助(2010)
- 文賢油漆工程行2008營運補助(2007)
- 2006文賢油漆工程行營運補助(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