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廚房

陳惠萍

  • 漂流廚房|陳惠萍|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影片簡介

科雅回到柬埔寨娘家時,無形地從媽媽、太太的角色切換成是個女兒、姊姊;莎麗的爸媽已經不在了,因為想念,她憑記憶重現媽媽的菜,讓自己與媽媽在味道裡團聚。

我從未有過移民經驗,儘管拿起攝影機,並不真的能體會,這些經驗的流動與勾連能帶我們跨越多長的時空距離、跨越什麼樣現實世界的切割,直到在泰國邊檢被移民官要求我證明自己是誰,並決定驅逐我......

創作理念

紀錄片的本質始終在於創造一個對話的橋樑。藉著製作紀錄片,導演能訢說自身/週遭經歷的故事、呈顯現象進而提問;另一端,藉著觀看紀錄片,人們或許彷彿置身現場經驗、或許後設地省思。紀錄片便是這中間得以彼此看見、互相對話的橋。

本片拍攝之初便是想要以移除標籤的視角,理解同為女性的生命漂流經驗,拍攝過程中更因為「泰國遣返事件」讓導演切身經驗國家機器對認同、歸屬的切割與禁制。因而,導演極有意識地並未採取議題式或標籤化的處理,導演本身亦未置身於旁觀的位置,而是將彼此生命經驗加以對照,試圖在經驗細節裡尋找獨特性與普世性,以此理解以「移動」為基底匯聚於這座島嶼的「台灣人」圖像,這也成為了本片的特色。

換言之,這部片談的不是新移民遇到的問題或僅是新移民的故事。新舊住民間,乃至各種族群間處境、際遇確實不同,但存有的本質是相同的,若始終攀附著切割生命經驗的標籤或符號,像:「移工」、「新移民」、「外省人」、「本省人」等,將永遠也無法理解對方,乃至於理解、接納自身的歷史與經驗。

期望未來能以這部紀錄片做橋,通向更廣大的台灣社會,並創造更為流動、共感的觀影經驗,甚至或許,稍稍地影響公眾敘說族群生命經驗的話語,從二元、簡化的語言,能逐漸地多元而細膩。

工作人員
導演 攝影 剪輯|陳惠萍
製作協力|邱宗怡
音樂|卡五盎
片名設計|曾俊銘
柬語翻譯|蘇科雅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