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物 虛實的界線
周孟曄
創作計畫:線物—虛實的界線
創作構想
當我用鐵絲編織出一個簍空的杯子,然後澆淋上白色的原生紙漿;你會毫無疑惑地辨識:「這是一個杯子」,雖然它無法承載任何液體或物件,亦即它不具備杯子的功能性。對於物體認知的能力是一種常識,一種教育的結果。當我用鐵絲和紙漿創作出一系列的生活物件:桌子、椅子、杯子、雨傘、衣物等等,觀者在看到這些物件時,因為其形狀可以輕易地辨識出並說出其名稱;但同時因其功能性的缺失而感到疑慮。我希望藉由這個創作可以讓觀者,包括我自己,重新面對日常生活的既定模式,同時停下來思考:「我看見的真的是我看見的嗎?」這個問題。
鐵絲是我慣用的媒材,一方面它具備了柔韌可塑的特性,另一方面,它亦可以從平面延展至空間。簡單說,它是一種空間般的線條,正因為這樣的屬性讓我擁有世界接觸的能力。線條本身的宿命就如語言,總是帶著二元的對立,就如維根斯坦說,「是與不是」的境況:起點∕終點,平行∕交錯,輪廓∕形體……,所以,線條就可以是世界本身的一種寓言。鐵絲與鐵絲的交纏點、鐵絲本身的線條以及它們所構築出的「空」的面;我們常說:由點而線至面,其實在這些轉換之間,充滿了許多的可能與矛盾。
然而,我們的身體總是趨向簡化,把成千上萬的事物視為一個整體的存在。當然,意義的存在總是完整的,但是,是不是我們也能透過「不完整」的狀態去理解這個世界呢?我的作法是用線條去形塑這些物件,並與這世界共存。讓我們來假想一種處境:一個線條構成盤子與真正的湯匙的共存,是不是也象徵了人的主體與世界的複雜的關係。也許,所有的人畢竟是孤獨的。
創作及發表規劃
2007年 10月至2008年2月為創作物件期,計畫在台北國際藝術村租用藝術家工作室。台北國際藝術村的工作室原本即規劃為藝術家生活及工作的空間,硬體上的設備都是真實的:真實的水泥牆面、真實的基本廚房設備、真實的衛浴室、真實的桌椅和床組等等。我所創作的生活物件將被放置在這個真實的空間中,我暫且稱這些創作為「線物」;線物碗和線物湯匙擺在玻璃桌上、線物枕頭置於白色床單上、線物盆景放在窗台上等等。
2008年3月將商請攝影朋友拍攝我利用線物創作的紀錄影片;用線物餐具吃飯、用線物滑鼠操作電腦、用線物剪刀剪紙等等。虛實之間除了弔詭的趣味性之外,也對於生活本身重新檢視。之後將剪輯成紀錄短片。2008年4月中將進行為期2個禮拜的展出,觀眾可以進入工作室親自實際使用線物,同時並將播放2008年3月拍攝的紀錄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