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命藝師第二季: 那一年我們一起打造的NFTs(非同質化代幣)社群
張又升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本計畫延續2021年度專案評論「絕命藝師:那一年我們一起生產、收藏與交易的NFTs(非同質化代幣)」,把焦點從個人藝術家擴張到組織團體的層次。在NFT的場景中,個人藝術家無法單打獨鬥,必須倚靠團隊。後者不只幫助藝術家,還設法跟各種單位——如非營利團體、藝廊和美術館——合作,以NFT為媒介共同發展。這些團隊可以是一個NFT交易平台,也可以是一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簡稱DAO),當然也可以是協助公益機構發行NFT的藝術團隊。本計畫將針對akaSwap、FAB DAO和三明治工進行田野考察,上半年為他們各寫一篇評論,下半年再各寫一篇,以半年為間距捕捉他們一年內的發展與變化,進一步完善NFT生態的書寫,從藝術和審美移步社會和公益。
評論文章
- 張又升「絕命藝師第二季:那一年我們一起打造的NFTs(非同質化代幣)社群」評論文章:〈引言──絕命藝師第二季:那一年我們一起打造的NFTs(非同質化代幣)社群〉(PDF)
- 張又升「絕命藝師第二季:那一年我們一起打造的NFTs(非同質化代幣)社群」評論文章:〈在科技與公益的碰撞下搞組織:我的FAB DAO參與觀察錄(上)〉(PDF)
- 張又升「絕命藝師第二季:那一年我們一起打造的NFTs(非同質化代幣)社群」評論文章:〈在科技與公益的碰撞下搞組織:我的FAB DAO參與觀察錄(下)〉(PDF)
- 張又升「絕命藝師第二季:那一年我們一起打造的NFTs(非同質化代幣)社群」評論文章:〈在Web3的地基上為Web2造橋鋪路:akaSwap的發展(上)〉(PDF)
- 張又升「絕命藝師第二季:那一年我們一起打造的NFTs(非同質化代幣)社群」評論文章:〈區塊鏈與文化近用:勇於嘗試新科技的三明治工(下)〉(PDF)
- 張又升「絕命藝師第二季:那一年我們一起打造的NFTs(非同質化代幣)社群」評論文章:〈區塊鏈與文化近用:勇於嘗試新科技的三明治工(上)〉(PDF)
- 張又升「絕命藝師第二季:那一年我們一起打造的NFTs(非同質化代幣)社群」評論文章:〈在Web3的地基上為Web2造橋鋪路:akaSwap的發展(下)〉(PDF)
- 張又升「絕命藝師第二季:那一年我們一起打造的NFTs(非同質化代幣)社群」評論文章:〈後記──絕命藝師第二季:那一年我們一起打造的NFTs(非同質化代幣)社群〉(PDF)
相關成果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姓名
張又升
作品紀錄
-
2012/04
「民国百年」作品《百戰天龍》
得獎紀錄
-
2012/01
奧地利電子藝術大獎「數位音樂與聲音藝術類」榮譽賞
展演或發表紀錄
-
2024/06
〈藏家創作與雙鏈連動:引介兩件最新鏈上藝術品〉,「張寶成專欄」,典藏 ARTouch
-
2024/05
〈技術的政治與政治的技術:區塊鏈作為交鋒地帶〉,「張寶成專欄」,典藏 ARTouch
-
2024/01
〈生成藝術「展」的問題〉,「張寶成專欄」,典藏 ARTouch
-
2015/01~2019/05
〈認真唱爛別人的歌:黑狼那卡西與台灣搖滾場景〉,《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羅悅全主編,新北市:遠足文化;台北市:立方文化,頁 232-37
-
2015/01~2019/04
〈思念是最古老的取樣──開演前三十分鐘的旃陀羅公社〉,《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羅悅全主編,新北市:遠足文化;台北市:立方文化,頁 236-31。
-
2014/07
〈台灣聲音藝術的劇場化與現代性〉,《新美術》第 35 卷第 6 期,浙江:中國美術學院,頁 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