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N D巴黎15日藝術駐村
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ND巴黎15日藝術駐村,自2025年6月28日至7月12日期間,藝術總監蘇品文於大排練室進行三件作品之研發與排練——台法葡澳國際共製作品《剩女經濟》更新音效品質、錄製英語版口白音檔。身體解嚴三年計畫《禁歌熱舞》第三階段嘗試肢體素材,與旅法作曲家陳珩共同探索音樂設計、討論作品架構。獨舞新作《Leftovers》研發與排練,並且於7月8日駐村分享會中,與CND成員分享階段性呈現。於Grande Halle de la Villette觀賞奧地利編舞家Florentina Holzinger《Ophelia’s Got Talent》,認識歐陸語境中的女性主義作品。拜訪CND舞蹈圖書館、Bibliothèque Jules‑Verne公立圖書館、Les Buveurs D’encre社區書店、轉角書攤等處,從公共知識庫尋找與「出櫃藝術節」LGBTQ+社群呼應的視覺形象,尋覓非二元性別感受的圖像靈感。與行動主義、女性主義、素食主義、LGBTQ+等社群成員交流,分享文化知識。
看嘸舞蹈劇場
2017/07/30
蘇品文
創團宗旨「人人都可以跳舞」意旨於「人人都可以創作屬於自己舞蹈的方式」—看嘸舞蹈劇場2006年起源嘉義民雄,2017年於嘉義縣立案,從非典型展演空間環境劇場創作起家,現為嘉義縣傑出演藝團隊、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駐館團隊,自2011年起由女性主義藝術家蘇品文擔任藝術總監,2020年起由創始團員楊椀淇擔任財務長,現有排練助理/培訓製作人何晏妤Naceku、團員/執行助理陳俞臻、駐團攝影師馬雨辰與建教實習部。看嘸舞蹈劇場強調當代舞蹈創意,嘗試各式肢體表演與創作的可能性,另涵蓋藝術行政及團隊管理的訓練、舉辦藝文講座、駐館回饋「舞蹈自由日」工作坊、「廟口晚風」人人都可以跳舞計畫、「舞蹈南方」嘉義駐地國際交流雙週、「舞魂不打烊」現代舞派對、大嘉好舞蹈部落…等在地舞蹈活動,激發團隊潛能持續扎根嘉義。以「人」為核心關懷的創作理念;提攜嘉義地區年輕表演者及創作者,團隊組成集結不同專業背景,從自身的生命經驗中深掘舞蹈的創造力,尤其關注性別議題,落實藝術生活、生活藝術的理念。
近年重要活動:
2025年開辦LGBTQ+ FUTURE計劃,支持多元性別的社群「出櫃藝術節」,將於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舉辦。
2020-2022「舞蹈・南方」臺灣西班牙當代舞蹈創意國際交流: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潮間帶舞蹈節及馬德里Certamen編舞平台醞釀四年,於2020年共同發起的國際交流計畫;由看嘸舞蹈劇場藝術總監蘇品文策劃,每年持續串聯兩國青年編舞家、舞評人及舞蹈製作人等進行跨國駐地或線上交流,為嘉義策畫「身體創作工作坊」與「嘉義雙舞作」實驗劇場演出,推薦兩國藝術家互訪交流。
2023年起,「舞蹈南方」嘉義駐地國際交流雙週由看嘸舞蹈劇場主辦,與西班牙Certamen Coreográfico de Madrid國際交流,2024年與加拿大多倫多SummerWorks表演藝術節國際交流。
2024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委託創作《剩女經濟》獨舞作品,該作品由看嘸舞蹈劇場藝術總監蘇品文主創,首演於2024臺北藝術節,前期研究、委託與共同製作: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葡萄牙波多DDD舞蹈節、法國國家舞蹈中心、澳洲雪梨表演空間。《剩女經濟》靈感源自「剩女Leftover Female」一詞,用來形容超過27歲仍單身的女性,這種觀念在全球華語文化中廣泛流傳;蘇品文從速食文化中「剩餘」的概念與對女性的評價、慾望及消費關係進行對比,邀請觀眾進入一個沉浸式、互動性的空間,以提問我們如何判斷事物的價值,作品將性別、性向、家庭、物質、食物、生活所需,甚至後期資本主義下日常生活的景觀結合並分解,呈現出一個挑釁而有趣的表演。
2018至今「廟口晚風」人人都可以跳舞計畫:看嘸舞蹈劇場最重要的在地社群實踐,提倡「人人都可以跳舞」的現代舞活動,不分性別、年齡、舞蹈背景,在嘉義人熟悉的場域— 廟埕舉辦「廟口晚風」練舞活動,與「移地練舞」於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不斷拓展參與人員對自己身體的認識以及舞蹈創意的邊界,累積嘉義在地的現代舞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