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橋洞 - 空地|啡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橋洞 - 空地|啡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橋洞 - 空地|啡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橋洞 - 空地|啡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橋洞 - 空地|啡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橋洞 - 空地|啡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橋洞 - 空地|啡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橋洞 - 空地|啡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橋洞 - 空地|啡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橋洞 - 空地|啡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場外建築青年工作坊」作為知識生產、交流共學的方法,探索各種人、事、物與場地之間的關係,邀請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包含:視覺藝術、建築、設計、表演藝術等跨學科人士,透過實際的經歷,以身體感受回應場地,並作為探尋未來場地使用、展覽製作的方法。工作坊內容包含:場地研究、小型成發與公眾交流活動。

為期四天都市建築工作坊,目的在促進個人與集體敘事,在城市脈絡中的深層對話。期間,工作坊參與者與引導者共同探索,反思個人選擇與集體行動,如何形塑並轉變城市景觀。在公共空間,透過身體感知與場域觀察的練習,參與者被邀請放大感官,並跟隨直覺來解讀周遭環境:

  1. 從自我表達到一比一素描
  2. 從認識自己到成為集體的一部分
  3. 從邂逅城市到作為行動主體

這段有意識的進程,鼓勵所有參與者探索自我、社群之間的動態關係,並以全新視角想像自己在不斷演變的城市結構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工作坊以實踐與交流為核心,促進參與者在城市環境中的深層反思與創造性行動。以橋下、公園、街道為背景,邀請所有人在城市脈絡中一起鍛鍊無邊的創造力、想像力、和行動力。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相關成果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啡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立案日期

2006/06/16

負責人

鍾婕敏

團體簡介

團體簡介 |

藝術與日常交會的場所 2011 – 2018

「場外OFF-SITE」為台灣青年藝術家發表作品的集聚地,座落於台北民生社區富錦綠蔭,除了提供一個自由的展演平台,讓國內外青年創作者在台北有發表、交流的場所,亦希望塑造一個輕鬆的觀展所在,邀請社區居民、商家、周邊國小共襄盛舉。至2018年舉辦了涵括10個國家,近50檔展覽和相關推廣活動,為大眾介紹了許多現已在國內外受邀重要展覽的創作者。這裡亦是許多海外歸國者首次發表的場所,除了台灣藝術家,每年固定邀請1-2位海外優秀創作者來台首展並交流,許多創作者因為在此展出,已有台灣私人企業及藝術機構與其接觸合作。

城市隱形空間的不定點策展 2018 - 2019

2018年,「場外OFF-SITE」獲文化部青年藝術補助,策劃了五場位於「城市隱形空間」的不定點策展:在C-LAB圍牆與正義國宅彩虹廣場周邊的「空間力訓練營」,召集建築和視覺藝術創作者,與附近民眾共同探索空間的特質,並與居民商家互動。位於台北市公有八德市場的「市場展」,邀請跨領域創作者和市場攤商共同想像市場的樣貌。於中山區公寓頂樓的「紙盒光影劇場」,促成無獨有偶劇團和樹火紙博物館、鳳嬌催化室一起合作,推出了的三場別開生面的肢體工作坊、可攜式劇場製作和表演。位於台鐵閒置宿舍的「不見之景」,策劃了關於金屬、鐵鏽、自然、纖維的雙個展,以及「數位三維紡織」服裝設計概念發表。隨後更受邀至印尼雅加達藝術博覽會參展,帶領台灣創作者黃博志探討勞工與城市變遷的作品「生產線」至海外展出。

公共空間藝術介入 2019 - 2025

經由好奇、學習、與質疑,我們關注社會行動中的個人意義,期望公共空間成為藝術與社會對話的場域。「場外OFF-SITE」於各種地景開啟研究與策展項目,提供不同領域創作者與一般大眾以創造性的方式加入空間,以跨文化與不同尺度的比較做深入探索,反思城市生活中的文化敘事與權力關係,並以行動回應現有結構,開創新的交流形式。

近年重要活動 |

1. 「超級市場」,台北市公有八德市場,台北,2018

2. 「橋洞」,建國高架橋下x八德路口,台北,2021

3. 「風雨操場」,Northing Space,挪威卑爾根,2022

4. 「城市體操」,Our Gym,台北,2024

5. 「場外青年建築工作坊」,各公共空間,台北,2024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