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眾劇場的搖籃-巴西劇場參訪計畫

黃馨儀

  • 回到民眾劇場的搖籃-巴西劇場參訪計畫|黃馨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回到民眾劇場的搖籃-巴西劇場參訪計畫|黃馨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回到民眾劇場的搖籃-巴西劇場參訪計畫|黃馨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回到民眾劇場的搖籃-巴西劇場參訪計畫|黃馨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回到民眾劇場的搖籃-巴西劇場參訪計畫|黃馨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回到民眾劇場的搖籃-巴西劇場參訪計畫|黃馨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回到民眾劇場的搖籃-巴西劇場參訪計畫|黃馨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回到民眾劇場的搖籃-巴西劇場參訪計畫|黃馨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回到民眾劇場的搖籃-巴西劇場參訪計畫|黃馨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回到民眾劇場的搖籃-巴西劇場參訪計畫|黃馨儀|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活動簡介

本次在Ói Nóis Aqui Traveiz為期十天之參訪計畫,與筆者前期自主在里約被壓迫劇場中心的「被壓迫者劇場」國際工作坊,兩者具體輝映出巴西劇場發展的特色──劇場美學與政治相呼應的藝術與社會實踐性。

當奧古斯托‧波瓦於軍政府獨裁流亡後1986年歸國成立里約被壓迫者劇場發展中心(Centro do Teatro do Oprimido, CTO),映照在南方的阿格雷港,則由一群不滿現狀的年輕人在軍政的壓迫下於1978成立了Ói Nóis Aqui Traveiz劇團,秉著波瓦的精神與亞陶的美學,從地下開始實踐與實驗他們的劇場可能。在集體工作的堅持下,不停實踐他們的烏托邦理念,以劇場創造的魔術空間製造社會改變的可能。

Ói Nóis Aqui Traveiz以四十年不變的堅持,並每個作品都以兩年投入研究與取材,一再從巴西在地文化、甚而南美文化圈尋找美學符號。以此精神對應到台灣的民眾劇場,著實值得借鏡──當台灣的工作者希望以戲劇啟發民眾的思辨時,我們自己願意投入多少時間思辨?能投入多少時間準備並正視在地文化,融合發展?能直視民眾劇團應有的政治訴求與涉入的政治結構而不閃躲?

此參訪行程全程參與並記錄劇團40周年慶祝活動的排練:前東德女作家Christa Wolf以另類/女性觀點寫作之《米蒂亞》、以及街頭劇場新作《卡利班》、參與其民眾劇場學校儀式劇場工作坊、並進行與劇團主要成員之訪談。

顯示完整資訊
展場圖片
演出照片
活動紀錄
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報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