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及國際連結平台三年計畫
尼可樂表演藝術有限公司
即興及電子前衛音樂一直是1950年之後創作者喜愛使用的素材,在國際間,此類音樂節已行之有年,包括鄰近的中國、日本、菲律賓等地皆已有此類大型音樂節的舉辦。即興音樂演出需要高度敏銳性,也包含著聲音藝術與文體的創新,媒材含括器樂、人聲、電子音樂,並在多媒體時代同時包含了文字、影像與戲劇元素。即興及電子前衛音樂不同於具樂譜文本的演出,而更多是現場性及機遇性,及結構性的流動、破除與再創造。
「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及國際連結平台三年計畫」是為近年來在國際十分熱門且台灣也日漸蓬勃的音樂領域所策畫。在臺灣雖有多位在此領域的優秀創作者及演奏者,但尚未有能夠呈現的平台,尼可樂表演藝術希望透過舉辦此次計畫,將台灣表演者的演出技巧及藝術價值提升,並為台灣當代即興前衛音樂打造—國際發聲平台。
「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及國際連結平台三年計畫」於2016年~2018年期間率領代表台灣的即興音樂團體/音樂家參與國際重要藝術節,並串聯歐美、兩岸及東南亞重要實驗即興音樂場景,搭建藝術家交換計劃平台。另辦理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於計劃期間邀請國際間重量級樂手來台。
在尼可樂表演藝術的籌辦下,台灣有了首屆即興音樂節,整合世界各地最傑出且獨特的音樂家,與國際接軌交流。並結合跨文化、跨領域趨勢,找出台灣當代音樂場景在國際上趨勢與脈絡,補足藝術及技術上的欠缺並與之接軌,探討嚴肅音樂各領域之間的呈現角度及建立台灣音樂及表演藝術的文化主體性。

2017年「第二屆臺灣國際即興音樂節」第一周演出照片,演出人員:低音提琴、人聲Joëlle Léandre,鋼琴李世揚,伸縮號、海螺Werner Puntigam,鋼琴Yedda Lin,低音提琴Joe Abentung。2017年11月4日,南海劇場

2017年「第二屆臺灣國際即興音樂節」第一周演出照片。演出人員:低音提琴、人聲Joëlle Léandre,鋼琴李世揚,伸縮號、海螺Werner Puntigam,鋼琴Yedda Lin,低音提琴Joe Abentung。2017年11月4日,南海劇場

2017年「第二屆臺灣國際即興音樂節」第一周演出照片,演出人員:低音提琴、人聲Joëlle Léandre,鋼琴李世揚,伸縮號、海螺Werner Puntigam,鋼琴Yedda Lin,低音提琴Joe Abentung。2017年11月4日,南海劇場

2017年「第二屆臺灣國際即興音樂節」第三周演出照片,演出人員:打擊、二胡Sabu Toyozumi/豐住芳三郎,吉他John Russell,打擊 Will Guthrie,薩克斯風謝明諺。2017年11月15日,中山堂光復廳

2017年「第二屆臺灣國際即興音樂節」第三周演出照片,演出人員:合成器/Jorge Bachmann、Michael Gendreau、黃大旺、盧家齊、洪御、MAD。2017年11月18日,牯嶺街小劇場2樓藝文空間

2017年「第二屆臺灣國際即興音樂節」第三周演出照片,演出人員:合成器/Jorge Bachmann、Michael Gendreau、黃大旺、盧家齊、洪御、MAD。2017年11月18日,牯嶺街小劇場2樓藝文空間

2017年「第二屆臺灣國際即興音樂節」第三周演出照片,演出人員:合成器/Jorge Bachmann、Michael Gendreau、黃大旺、盧家齊、洪御、MAD。2017年11月18日,牯嶺街小劇場2樓藝文空間

2017年「第二屆臺灣國際即興音樂節」第四周演出照片,演出人員:人聲、特雷鳴、尺八Koichi Makigami/卷上公一,單簧管三重奏PORTA CHIUSA/緊閉之門( Paed Conca/佩德‧鞏嘉,Hans Koch/漢斯‧柯赫,Michael Thieke邁克爾‧席克),古 箏、二胡Tung Chao- ming/董昭民,人 聲、口簧琴、鼻笛Mark Van Tongeren。2017年11月25日,中山堂光復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