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濤之下,亦有皇都》

  • 《浪濤之下,亦有皇都》|張碩尹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浪濤之下,亦有皇都》|張碩尹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浪濤之下,亦有皇都》|張碩尹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浪濤之下,亦有皇都》|張碩尹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浪濤之下,亦有皇都》|張碩尹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浪濤之下,亦有皇都》|張碩尹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浪濤之下,亦有皇都》|張碩尹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張碩尹工作室《浪濤之下,亦有皇都》計畫簡介

本計畫三位創作者延續雲林縣產糖名鎮虎尾拍攝的《等晶播種》中對於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治臺灣糖業的研究,追索原料糖出口航線來到了位於日本北九州關門海峽的門司港。經深入歷史爬梳與現地調查後,借用相傳十二世紀末曾在京都鞍馬山習武、後來在壇之浦(關門海峽)擊敗平家軍成為史詩英雄的源義經的故事;並行平家歷經權力高過天皇的盛世,最後卻一族沉入壇之浦而衰亡的悲歌,來對應日本與臺灣被捲入爭奪產業資源的現代化時代巨輪。

題名引用不服命運的平家一族在關門海峽全敗而投海自盡前留下的一句名言:「浪濤之下,亦有皇都」,一方面呼應花無百日紅的輪迴覆轍,另一方面更將平家宣示海下另有理想世界的傲骨擴增為當代的想像,在影像中將海引喻為虛擬境界,藉由彰顯數位藝術特有的虛無美學詮釋歷史因果唏噓。

《等晶播種》既有的「偶戲」元素也在新作中有全新突破——在共同創作單位YCAM山口媒體藝術中心的協助下,特邀日本頂級操偶師吉田玉助攜手研發日本傳統人形淨琉璃與遊戲引擎虛實相生的新形態偶戲。

展覽中將《等晶播種》也作為初章與新作《浪濤之下,亦有皇都》並陳展出,並著力於經營觀者沉浸經驗,使其捲入國際局勢、生產鏈、抑或是偶戲中「操控與被操控」的關係反照。

顯示完整資訊
演出照片
成果報告書
文宣品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張碩尹工作室

立案日期

2021/02/03

負責人

張碩尹

團體簡介

張碩尹工作室是由視覺藝術與互動科技等不同專業背景所組成的團隊,本團隊由2016年創立,作品在台灣與國際巡迴展演並獲多個獎項的肯定。張碩尹工作室旨在探討科技急速加速的時代,生態、經濟、政治上的本質變遷,並為這些人類社會的新挑戰提出回應;並以數位科技為媒材,結合現地裝置與劇場,呈現當代多元文本與脈絡的複雜狀態。

工作室的作品可見於多個國際大展,如《浪濤下亦有皇都》(2023)日本山口情報藝術中心、《碧浪公主》(2022)韓國濟州雙年展、《肥皂》(2021)西班牙錄像機錄像藝術節評審團大獎、《Second Life:棲息地》(2016)韓國安養公共藝術計劃、廣州三年展等。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