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經絡》第二階段─線上展覽
「聲經絡」這個名稱,是受中醫傳統經絡的觀念所啟發而來──認為人類生命跡象是透過體內的能量(氣血)於「經絡」裡的運行而得以維持,雖然西方解剖學無法證明經絡的存在,但在非西方的經驗主義裡卻有其可驗證的道理。「聲經絡」這個計畫主題是將這種身體觀作為意象比喻:全球不同地方的文化如何透過聲響來傳播、流動,甚至動態的、溝通的公共場域,以及在此之中,聲響文化如何得以作為歷史拓樸的媒介與原料,來映現出一個地方的特殊歷史與文化面貌。
「聲經絡」第一階段所發表展覽,共分為四個區塊,其中台灣的部份是由羅悅全策劃的「雨夜花與台灣聲音機器演進史」,藉由台灣的現代聲響媒介以及影響其發展的科技、法規與文化之創新與建制,來描繪出一種覆蓋現代人聆聽管道的「聲音機器」嬗變過程。菲律賓部份邀請學者達鴦・雅洛拉策劃的「塔金亭:聲響實踐的共鳴社群」,以詳細的圖片與影音文件呈現菲律賓現代實驗聲響的歷史研究。新加坡的區塊則是由音樂家袁志偉策劃「夢瀾吞唱片行快閃店:曹節的電子夢」,其中邀請新加坡藝術家無稽佳績再現其創作《夢瀾吞唱片行》,並於這家快閃唱片行中介紹被遺忘的電子音樂家曹節的創作。馬來西亞部份,藝術家區秀詒以策劃「銀色噪音:關於流亡的馬來半島局部聲音迴路」來呈現關於馬來西亞國歌的出現、其流變與演繹的樂曲版本及歷史過程。伊朗的部分邀請雙人組藝術家納思琳.塔巴塔拜和巴貝克.艾菲斯比(Nasrin Tabatabai and Babak Afrassiabi)展出《肺勞動》(Labour Lung), 它是一組通過電腦運算的聲響裝置,模擬肺部持續吸入鴉片煙後的呼吸聲響變化,通過此溯及鴉片煙與殖民貿易之間所交織的歷史,也以鴉片煙的使用為隱喻來指涉並反思科技發展和及其作用於人的身體與心靈之間所行成的多重支配關係。由葉杏柔策劃的《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探討台灣老作家楊逵的文學作品被「媒介轉化」為歌曲、紀錄片的歷史過程。日本方面,《日本實驗DJ的口述歷史》紀錄片記錄了實驗DJ和唱盤表演的發展,透過講述三位先鋒音樂家的故事來呈現這一過程——大友良英、毛利桂、梶原敏夫,由dj sniff(水田拓郎)進行採訪。
本計畫製作一線上策展展覽平台,以視覺特效模擬實體展覽作為首頁,主展廳之下的各地子展區,可彈性延展。而線上展覽內容則以亞洲不同國家及地區的聲響文化傳播的事件、人物、社群等作為展覽主題。在概念上,本線上展網站將成為一座可無限擴張的聲響文化的展覽館。
立方計劃空間
2012/02/03
鄭慧華
立方計劃空間成立於2010年4月,位處台北南區公館一處50多年歷史的老建築中,以推廣當代藝術、深度人文思維、連繫國際與在地網絡與建立藝術歷史脈絡為使命,提供台北藝文群眾一個兼具展場、講座、交流、資料庫功能的藝文空間。
座落於台北人文薈萃的台大/公館區域,又是具喧鬧如嘉年華的公館夜市巷弄中,從成立至今已舉辦過超過五十場展覽、七十場系列性講座,以及執行數個長期的文化研究項目,其中包括「台灣現代聲響文化資料庫」的建立,以及「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研究展。自2016年起,除年度展演活動,增加「藝術家駐地研究/創作」、「學實學校」兩個長期項目,以擴增策展面向之實踐。
近年舉辦重要展演包括:「現實秘境」國際聯展於台北耿畫廊(2016)與首爾整體美術館(2018)、「液態之愛/聲經絡」(台北當代藝術館,2019)、明日備忘錄(2022,於台北10個藝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