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共融劇場計畫–原創劇場作品《回家》視形傳譯計劃

  • 聽障共融劇場計畫–原創劇場作品《回家》視形傳譯計劃|複象公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障共融劇場計畫–原創劇場作品《回家》視形傳譯計劃|複象公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障共融劇場計畫–原創劇場作品《回家》視形傳譯計劃|複象公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障共融劇場計畫–原創劇場作品《回家》視形傳譯計劃|複象公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障共融劇場計畫–原創劇場作品《回家》視形傳譯計劃|複象公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障共融劇場計畫–原創劇場作品《回家》視形傳譯計劃|複象公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障共融劇場計畫–原創劇場作品《回家》視形傳譯計劃|複象公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障共融劇場計畫–原創劇場作品《回家》視形傳譯計劃|複象公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聽障共融劇場計畫–原創劇場作品《回家》視形傳譯計劃|複象公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複象公場「聽障共融劇場計畫–原創劇場作品《回家》視形傳譯計劃」計畫目的

由於手語文化與聽人文化的差異,希望能夠開始「劇場作品視形傳譯計劃」,透過對談和讀劇等等方式了解彼此,並且將《回家》這個作品翻譯成一個以手語為基底與口語混合的的劇場劇本,讓聽人和聽障都可以欣賞,希望未來台灣的聽障人士有機會可以走進劇院欣賞戲劇演出。

執行狀況

本計劃中,我們(複象公場)將工作過程分為三階段進行:劇本研發開發、手語排練及1場公開呈現來創作出一齣以口語、手語與聽打字幕混合的演出。

計畫成果

  1. 當天共有30位觀眾參與,有近五成為聽障觀眾,其中包括聽障家庭、聽障舞者、手語翻譯員等不同族群。
  2. 與手語翻譯員沃哲彣逐一討論戲劇畫面,讓手譯員配合演出呼吸與情緒,嘗試不同走位與手語打法。
  3. 經過與手語翻譯員沃哲彣多次討論後,考量觀戲感受,刪除聽打字幕呈現方式,讓觀眾視覺更專注於肢體與畫面。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文宣品
相關成果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複象公場

立案日期

2014/10/17

負責人

李承寯

團體簡介

「複象公場」由團長李承寯、藝術總監李承叡共同於2014年10月立案登記台北市演藝團體。

「複象」源於劇場理論家亞陶文集《劇場及其複象》,引用至此冀望能開發劇場的實驗性語彙;「公場」取自工廠之諧音,除了代表藝術生產的質與量之穩定成長,同時也期許能成為一個公共平台,讓更多劇場工作者與民眾參與。

重要活動

1. 2022年

  • 4月 「高雄雄厲害」階段呈現《說什麼鬼東西?》
  • 7月 台北兒童藝術節《回家》
  • 9月 玩聚場 夏日藝術節 鄰居下訂單《傳說中的史東》
  • 11月 鐵玫瑰藝術節《Login:新南向》
  • 12月 台北室內合唱團 30週年特別企劃《和諧的無限可能》

2. 2021年

  • 4月 國際艋舺舞蹈節 身體記事創作計畫《跳針》
  • 4月 新竹光臨藝術節《身為女人,我很可愛》、《輕輕的,我想要邀請你跟我一起跳舞》
  • 10月 鐵玫瑰藝術節 藝術綠洲創作 身體記事創作計畫《四季》
  • 12月 大橋工舍×Urban Baker×複象公場×馥谷魚《大橋一九八八—自由年代》
  • 12月 台北室內合唱團《共感覺・踹kóng啦!》
  • 12月 CLAB玩聚場藝術節《身體是我的構成》

3. 2020年

  • 7月 台北兒童藝術節 童創基地《回家》試演
  • 10月 臺北白晝之夜《置身事外》PLAY SAFE〈尋人啟事〉
  • 11月 大橋工舍×Urban Baker×複象公場《大橋一九八八》
  • 11月 故宮藝術節《身為女生,我很可愛》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