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重製新版計畫

  • 2024《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重製新版計畫|創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4《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重製新版計畫|創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4《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重製新版計畫|創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4《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重製新版計畫|創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4《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重製新版計畫|創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4《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重製新版計畫|創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4《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重製新版計畫|創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4《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重製新版計畫|創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關於《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於2024年重新製作的意涵

《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描寫一對將步入婚姻、計畫赴美生活的情侶,在雙方父母正式見面的場合上,才意外地發現雙方的父親,約在三十年前,可能有段不堪回首的交集。過往秘密的揭露,觸發了一無所知到知的過程,這對戀人當下的日常、對家人的觀感、自我的理解,甚至對未來的想像,都變得不再理所當然。

劇作家陳建成以寫實風格的家庭劇形式,召喚白色恐怖的記憶,探問威權時代所遺留的暴力創傷與負面遺產能怎麼妥善地處理。面對這段距今不遠卻顯得遙遠的歷史時間,陳建成選擇以日常的生活切面,著力呈現創傷事件過後,人們的困境、內在歷程及其如何因應的生存狀態,而非再現暴力事件。

重製前夕,回顧這個劇本從創作契機、構思、定稿到首演的時間座標,始於2014年三一八運動的觸發,經過2014至2017年間的構思與創作,在2017年下半定稿,2020年2月下旬首演。這段時間裡,一方面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會」完成階段性任務,另一方面以白恐記憶為創作主題的劇場、影視作品亦陸續推出,關於這段國家幽闇記憶及其歷史遺緒,也漸漸地進入大眾的視野。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再次搬演這個劇本本身就是難度不小的挑戰。

此次重製,導演湯京哲在表演形式與舞臺空間上,做出有別於首演版本的詮釋。湯京哲透過非寫實風格的空間,讓演出聚焦在對白,藉此突顯角色發話的動機以及內在狀態;表演調度上,則讓演員透過與物件的互動、身體態勢在空間中的配置,使表演文本與劇本之間產生更大的張力。這樣的舞台調度成功地讓觀眾在觀演關係中,透過身體與意識、情感的層次,感知到歷史幽靈的存在與事件的作用力。觀眾得以在當下連結「往昔」時空,並與舞台上異質的聲音、複雜的情感及道德價值、人物在不同脈絡下的抉擇產生對話。

評論精選

「劇本已很好,導與演與設計讓劇本的層次更鮮明、更豐富,「讓原本幽微的意義被揭露」(劇作家看排心得)。意象化的舞台,既是法庭又是牢籠,既是醫院又是垃圾場,讓我們得以從不同角度注視歷史,也互相注視。」——鴻鴻(劇場導演、詩人)

「四年後重製,整個版本更顯成熟、穩重。不僅是創作團隊的精進,更應該跟台灣社會整體面對白色恐佈的思考與反省氛圍有關。[⋯]如今白恐敘事戲劇作品遍地開展,以同題材而言,是迄今舞台作品最優也最真實之作。」——紀慧玲(臺大藝文中心執行長、資深評論人)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創劇團

立案日期

2010/04/09

負責人

陳建成

團體簡介

「創」,是初始、是建立,更是獨特、前所未有的。

創劇團成立於2010年,立基於編劇、導演與戲劇顧問等核心團員的長期合作,秉持原創文本的信念,持續探索各種主題與現象,並發展當代的構劇觀點與劇場美學形式,期許在劇場中開啟與觀眾對話交流的空間。

歷年製作記錄:

2023年

《解離》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2022年

《「解離」讀劇演出》濕地3F

2020年

《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2015年

《日常之歌》牯嶺街小劇場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