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陲微光:台南早期藝文空間調研展 ( 1 )
佐佐目藝文工作室
本計畫以研究案「另類空間的回返:台南早期藝文空間發展硏究——『邊陲文化』(1992-1995)」為材料基礎,向大眾展示1990年代初期曾經在台南發生的藝術活動,以清晰的文件檔案及年表製作提供台南在地的藝文工作者瞭解台南早期替代空間的脈絡。以學術而嚴謹的態度面對邊陲文化的歷史,而本展的成果與過程將成為下一階段佐佐目藝文工作室對「台南早期藝文空間發展硏究」的養料。
「另類空間的回返:台南早期藝文空間發展研究——『邊陲文化』(1992-1995)
硏究提綱:
一、為何「邊陲」?—成立起始
二、邊陲成員的相遇與集合—主要成員流動與簡歷
三、展覽機制的生成—歷年展覽
四、創作風格與型態—歷次展覽作品
五、媒體評論機制—相關評論與重要報導
六、文宣設計與宣傳方式—歷次展覽文宣品
七、1992-1995邊陲日誌
八、歷屆成員之採訪稿與影音紀錄
展覽內容將包括成員1992年至1995年間的手稿日誌、歷次展覽文宣、二次遷移、展覽與成員活動照片、當時刊登的廣告、報章雜誌之評論,甚至是還原當時展出作品,以及本工作室田野工作成果之對於所有成員之相關採訪文稿與影音資料,藉此揭示當時之獨立空間,之於整個大環境,其從組成、經營方式至展覽型態,至藝術家對於藝術發展、藝術環境的諸多思考與想像。
特邀請邊陲文化早期的成員重新製作或者由當時在邊陲個展的作品中發想,創作新的作品,展覽團隊將在齁空間展場外牆上製作復刻版的「邊陲文化」招牌,不但能作為個人藝術創作歷程的回訪;同時,做為一次對於「邊陲文化」透過文件與檔案的方式,還原其當時之發展狀態及原初樣貌;也讓早期曾接觸過邊陲文化的藝文愛好者們彷彿回到了25年前的時空。並邀請多位曾參與台灣早期替代空間發展的人士舉辦「台南味的藝術脫殼」在齁空間,舉辦台南另類展示空間成員的世代交流,出席人有周永忠、郭憲昌、陳俊雄、謝宏明、陳澍澍、李旭彬、蘇育賢、黃逸民、許遠達、紀紐約、蔡二璟等人
•座談會,與參與民眾談論過往台南的藝術策展生態,透過與策展人、藝評人、藝術家、資深雜誌主編的談話,從他們談話中了解台灣1990年代至今,台灣藝文空間的演變與生存方式。
•「邊陲不再」
•主持:許遠達 與談:王雅倫、顏頂生、高子衿、林煌迪、方偉文 時間:2016.4.2(SAT) 14:00-17:00 地點:齁空間
•座談參與人數:50人
•展覽報導,平面媒體曝光:近三四年來,台灣當代藝術的學術界,注重展覽計畫之田野調查跟歷史深度,因而這次展覽也有多家平面媒體報導,即將出版的《ART PLUS》五月號更規劃了替代空間專題,前來台南專訪展覽 團隊成員陳湘汶、楊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