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帖樂山良藥-MIX&MATCH」

黃郁齡

  • 「一帖樂山良藥-MIX&MATCH」|黃郁齡|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一帖樂山良藥-MIX&MATCH」|黃郁齡|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一帖樂山良藥-MIX&MATCH」|黃郁齡|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一帖樂山良藥-MIX&MATCH」|黃郁齡|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位於新北市八里的「財團法人台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建於民國二十一年,初期收容痲瘋病,現為提供重度身心障礙者全天候的收容教養服務;因為地處都市邊緣,院內完好地保留其原生生態地景、獨特日治時期建築與自己自足的生活方式。在樂山療養院姚雨靜院長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陳愷璜教授的牽引之下,北藝大藝術跨領域研究所的六位學生有機會在此場域做跨域的藝術實踐,從去年十月至今,在許多院生、老師、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完成這次的階段性的展演。

「Mix&Match」的聯想源於一種混搭的音樂類型,「一帖樂山良藥」旨在探討藝術介入空間的辯證關係,試圖開創雙向的溝通空間,共譜一首流暢而不突兀的Mix&Match樂曲。雙向的操作有三個層面,首先是藝術創作作為中介者,依各自的專長與視角切入創造連結樂山療養院與各種可能發展的橋梁,如與院內音樂治療職能師、園藝老師合作、拍攝紀錄片等;再者,在院區建立「樂山工作站」作為長期駐站的開端,成就自然相處相遇的實體空間,使介入成為院生生活的一部份;最後也很重要的,由於入選竹圍工作室年度的「新秀計畫」,因而有此空間作為工作坊的成果展對外接觸平台,並設計八里、竹圍兩地之跨河快樂行,促成樂山院生至竹圍地區民眾進行更多元的社區適應活動。

日治時期樂山園以「工作即醫療」的生活習慣,痲瘋病患者以自給自足的方式生活,植樹、種菜等工作一手肩負,許多當時栽種的植物、樹種都存留至今,院區更有實習農場與園藝治療的課程,在「種植與人」的社群生活關係的主軸思考下,藝術家曾韻潔將樂山療養院的歷史背景浸透到作品之中,蒐集院區內的蔬果四季生長資訊,了解院民與種植的情感和關係,開發從樂山出產的蔬果汁,發展「飲」來自樂山的計畫。

李萬鏗以及張之穎兩位藝術家不約而同地結合樂山療養院的音樂治療課程,透過與音樂治療師的合作,開發道具和樂器以音樂為媒介訓練學員的感知能力,師生間的互動透過媒介的改造變得更為豐富和多樣。

結合樂山療養院後山植披出產的「寧采臣貳號機–卡拉OK樂山限定版」與孩子們獨特熱情的歌聲,藝術家賴俊泓運用「台灣索尼股份有限公司」贊助的攝影器材,記錄下一幕幕驚奇的影像內容以及迴繞樂山夜晚的天籟美聲,顫動你的耳膜!

另兩位藝術家在這次展覽中各自使用不同的資訊載體進行創作:顏芳俞的《阿木耳賽汗。彼樂貢》友善母體計畫試圖將所有事件都經由一個母體(網路)誘發,連動社群網路在關照對「善」的意義,利用母體中「相似律」搜尋雙方間的關係。面對社群這個龐大的機器,好餵養分佈迅速的人際法則,期望讓造訪者在一個個等待被捐贈者的肖像面前使之產生相繫、認同進而捐贈的情感投射;黃郁齡的「走樂山地圖」承載了樂山長久以來的歷史累積與豐富自然的對話,希望透過一個簡單的地圖媒介幫助在樂山院的人們呈現自己生活的地方,再次認識自己的環境,初次認識樂山的人也能透過這個作品在短時間內熟悉這個地方。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作品明細表
文宣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