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世下的意識論──從模控到非人意識

印卡

  • 人類世下的意識論──從模控到非人意識|印卡|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人類世下的意識論──從模控到非人意識|印卡|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人類世下的意識論──從模控到非人意識|印卡|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人類世下的意識論──從模控到非人意識|印卡|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人類世下的意識論──從模控到非人意識|印卡|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人類世下的意識論──從模控到非人意識|印卡|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人類世下的意識論──從模控到非人意識|印卡|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人類世下的意識論──從模控到非人意識|印卡|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人類世下的意識論──從模控到非人意識|印卡|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人類世下的意識論──從模控到非人意識|印卡|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由於人類世在當代藝術的展開,多物種以及非人觀點逐漸形成了當代藝術、甚至討論從18世紀以降,科學的認識型如何在各種實踐上影響今天科技藝術實踐的議題。此計畫,將以影響臺灣科技藝術極深的「模控論」出發,從日本現代化到今天人類世的時代重新討論模控論,並進而將多重身體想像、非人觀點的實踐帶到AI哲學在東西方討論的資源。

在實踐上,將以19世紀末的細胞跟精神科學在圖像使用、符號系譜以及歷史上前後關於機械論、生機論等歷史調整進行講座式的介紹與相關藝術作品討論。在這個計畫中,書寫的部分以講座發展,並採取星群式的散文書寫以建立一套有機而彼此照應的書寫體系。目前共完成四場講座以及20篇文章。在主題上側重建立原生質在東西方上實踐上的差異,期待評論角度的切分,能在藝術生態上提供一種從在地出發、思潮實踐特異性的方式達到藝術家與評論者更多重的可能。

顯示完整資訊
評論文章
活動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