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登場 紀錄一群台灣青年反高學費的生命故事
吳星螢
一、將社運精神重新詮釋,以平民風格重新定義革命的本質
本計畫「粉墨登場-紀錄一群台灣青年反高學費的生命故事」特色以家庭錄影帶手法生動紀錄革命青年的另一面,以生活革命的基調試圖拉近群眾,而非以沈重的歷史和議題說明排除了原本社會運動應是深入淺出,具號召各路人馬皆能參與的草根精神,同時也不以控訴或悲情來陳訴事件,以更包容的價值闡揚台灣精神,或許《粉墨登場》稱得上是今年(2008)賣座國片《海角七號》的真實版,本計畫所紀錄的一群平凡青年,力戰十多年只為向台灣、向世界提出解決教育經費的嶄新觀點,並讓國人能以輕鬆的切入角度去看待參與社會運動,並非遙不可及。
二、全世界第一部反高學費紀錄片的重要性和未來性
在美國經濟衰退,連帶全球經濟將可能大蕭條,「反教育商品化」精神下的反高學費運動看似滄海一粟的議題卻是對世界的新反思,因為其直指的是對資本主義世界的批判,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市場化邏輯,教育成為商品買賣一環,因此讓世界的教育成本日漸昂貴,全世界學店逐漸興起,先不談過了門檻之後教育的品質,目前世界各國包括歐洲福利國家每年都能聽聞關於學費議題的大型抗爭,舉債就學的學子們在世界各地時有所聞,這是個世界觀的議題。
而片中所紀錄的「課徵企業紅利稅、專款專用於教育」主要訴求,更挑戰當今社會價值與反思企業責任,當美國近日欲將7,000億美元用來挽救企業遭到否決,是一個重大反省,當國家稅收呈現嚴重傾斜,也就是企業體享有最高獲利與優惠減稅,賺錢時入少數人口袋,但賠錢時要全民買單,課徵企業紅利稅乃平衡機制,讓人民享有非營利的教育服務及不因為階級而侵害其受教權,卻不是再由國庫的納稅錢全額買單教育,一來可以精省國庫,二來教育訓練人才供企業使用,企業負擔部份費用,可以使人民降低家庭經濟支出的壓力,目前中產階級前三名的負擔即有教育支出,如果少掉教育重擔,那便能刺激金錢活絡運用,刺激景氣,教育重新在解除營利壓力下改革教育品質,才能成為良性循環,才能在優質健全的下一代教育下推動新社會的全面改革。
因此,本計畫在台灣堪稱前衛的議題,能藉由巡迴映演搭配座談的方式去重新討論教育經費來源、教育商品化的困境。
三、贊助本片具提攜紀錄片新進人才和提昇社會進步思維
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和相關審查人員能給予本計畫贊助,尤其是這麼爭議的教育議題一個發聲的機會,推動台灣社會多元的進步力量,而本計畫製作團隊啟用了台灣各領域新銳人才,不論是動畫和剪接。值得一提的是原創主題曲《we are little trees》由創作女歌手羅沛文小姐針對此片設計,讓紀錄片的完整性和延伸發展更加豐富,本片手法也以年輕人的語調做嘗試,新人才的養成與創新將使國家的文藝精神得以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