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魚-騆瑜個展
謝家瑜
「2050之後,是否將有四分之一的物種在地球上消失滅絕……。」——摘自聯合國(IPBES)《全球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評估報告(the Global Assessment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近年來在作品裡,我試著創造一個任何有形無形事物都由檔案構成的世界,依不同故事、物件的交互組織與閱讀,在作品場域衍生出新的語境,延伸出某種形式藝術的交換體驗,組構另類的敘事結構體。
此次展覽串聯人類因生命政治所生產的檔案、與因人類所滅絕的生命檔案,這次展出的作品為筆者於金門進駐期間完成的計畫「滅絕物種的生活模式—第三部曲:妖魚獺誌」,此計畫也獲2022高雄獎入圍獎項,高雄獎因展場範圍限制僅展出錄像與兩件畫作,此次申請展覽將展出完整畫作、錄像裝置、現成物裝置與聲音。
近年來我的藝術創作聚焦於因人類而滅絕的檔案物種暨其生態樣貌,試圖以當代人類的角度彙整古生物,再次想像物在人類體制下的被遺棄與滅亡狀態。《滅絕物種的生活模式》的系列起源自我在西班牙的駐村經歷,在駐村地巴塞隆納附近的一個島嶼——拉塔斯小島(Isla Ratas),一座曾經存在於二十世紀前的小島,便是一個因人類而滅絕的島嶼暨物種之間特殊性的例子;透過多重敘事及不同角度的田野資料,探討當中人類對他種世界的記憶與意識,企圖再現其中的權力關係。
妖魚獺誌這個系列是計畫《滅絕物種的生活模式》的第三部曲;由行為表演、錄像裝置以及物件裝置所組成,我試圖以多層次的手法呈現因人類而滅絕的物種暨當代生活之間的特殊性,並從這些畫面裡再次想像人類與已滅絕物種間彼此相依的共生關係,以及建設與環境生態對立之間的另一種可能。
謝家瑜
謝騆瑜
-
2015
幽靈竄動(創作個展)
-
2015
試以《藝術的寓意》(L'Allégorie des Arts)探討「藝術」的圖像演變和其時代重要性(2015美術史學術研討會發表)
-
2014
聽見無聲蟬鳴(紀錄片)
-
2020/02
Art of Asia(南韓,首爾)
-
2019/11
文化部2019 Made In Taiwan
-
2019/05
西班牙Hangar. Org駐村共同計劃
-
2019/01
「exist of changing」獲新加坡Grey Projects
-
2018/12
2019台北藝術進駐
-
2017/01
美術創作卓越獎
-
2015/01
視覺混種
-
2015/01
游牧藝術家
-
2014/01
新場域
-
2020/04~2020/05
不只是風景如畫(臺灣,臺北國際藝術村,百里廳)
-
2020/02~2020/03
Solitude Theater(南韓,首爾,Art of Asia)
-
2020/01~2020/03
錢鼠搖錢‧樹來寶(臺灣,臺南市美術館)
-
2019/12
MEM Internacional Experimental Arts Festival(西班牙,畢爾包,MEM Exhibition Hall)
-
2019/11~2019/12
過度城市-工地解構學(臺灣,臺北,新樂園藝術空間)
-
2019/11~2019/12
挪威數位藝術雙年展The Wrong-New Digital Art Biennale(挪威,斯瓦爾巴特,Metamer Labs)
-
2019/10~2019/11
Hangar-Tallers Oberts de Poblenou(西班牙,加泰隆尼亞,Hangar.org)
-
2019/10~2019/12
2019 Bideodromo國際實驗錄像藝術節(西班牙,畢爾包,BilbaoArte Art Production Center)
-
2019/10~2019/12
Art after Dark, EATEN: A CAPSULE MUSEUM FOR FUTURE POSSIBLE PAST BEINGS(新加坡,Gillman Barr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