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越現實,直至記憶之境無可名狀地滿盈——對「日常‧微觀:沈昭良攝影展」的一些閱讀

王聖閎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評論對象基本資料:    
活動/節目/作品名稱:日常‧微觀:沈昭良攝影展
作者/編創者/導演/策展人:沈昭良
主辦/發行/演出/出版單位:國立中央大學藝文中心
發表時間:2009-09-22
發表地點:國立中央大學藝文中心

評論文章節錄:
在《映像‧南方澳》系列中,沈昭良以一種細密而緩慢的口吻,娓娓道出他對於當地人物風情的熱愛。無論是孝女哭嚎的身姿、駐足鯨鯊旁與鏡頭對峙的炯炯神情、大型漁網拼湊成的壯觀圖像,乃至在寒夜中熱鬧進行的婚禮場景,都展現出他堅持探掘庶民文化精神的信念。相較於此,《玉蘭》系列乍看之下依然是延續這種關注社會底層的基調,但沈昭良透過對購買玉蘭花的駕駛、花販、批發商直到採花工人的影像揀選,暗示一個更為宏觀的結構性視野,收斂了單純記述小人物之冷暖的悲情氛圍。攝影家並未直接提供什麼解答,僅只是徹底詩化這些社會現象背後龐雜的問題意識,以影像逐步建構一種能刻畫人們彼此「生活疆界感」的文化測量資料庫。《STAGE》系列則鮮明地揭露沈昭良另一番全然不同的影像企圖,但在脈絡上仍舊與他不斷實踐的古典紀實攝影信念保持連結;這個系列源生自另外一個系列《台灣綜藝團》並從中獨立發展而出。沈昭良南北奔波地為台灣當代極具標誌性的電子花車文化作記,捕捉臺下與臺上彼此輝映掩抑的迷濛身影。然而使這一切成為可能的移動式舞台車,卻在攝影家眼中成為如此絢爛之文化徵候的另類主角。《STAGE》以宛如考察建檔的方式,一一收錄這些舞台車在黃昏時分所映照出的繽紛色彩。他刻意排除人的氣味與痕跡,讓它們兀自矗立於街道或空地之中,使得這些原本慣於被當作沈默背景的設計圖案,成為觀者不得不逼視的唯一審美客體。透過此種違和且殊異化的手法,沈昭良以非現實的方式重新讓人們體會現實的飽和度。

顯示完整資訊
內容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