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諾與德布西百年紀念音樂會

  • 古諾與德布西百年紀念音樂會|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古諾與德布西百年紀念音樂會|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古諾與德布西百年紀念音樂會|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古諾與德布西百年紀念音樂會|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2018年適逄法國前後兩大作曲家——古諾(出生於1818)及德布西(逝世於1918)兩百年冥誕及逝世一百年,兩位作曲家創作了許多美好的聲樂作品,包含藝術歌曲、宗教作品及歌劇,聲樂家協會希望透過兩場音樂會及講座的連結,共同慶賀值得紀念的年份向兩位作曲家致敬,讓大家欣賞這兩位法國重要作曲家聲樂作品的優美。古諾創作影響了比才、馬斯奈及聖桑斯等十九世紀法國作曲家的創作風格,甚至就連後來的拉威爾、普朗克等人,也都聲稱他們的聲樂作品,受到古諾很大的啟發。除此之外,古諾也是十九世紀中葉後,法國歌劇足以和德國及義大利相互抗衡的重要推手,因此古諾可說是「復興法國音樂的關鍵人物」。

德布西為法國印象樂派的奠定者,1884年他以清唱劇《浪子》得到音樂院的羅馬大獎,前往羅馬。他喜歡與印象派的詩人、畫家接觸。德布西最喜歡印象派畫家莫內的畫風,並將這種畫派的風格轉為音樂創作的一種手法,以豐富的、變幻的,甚至是難以捕捉的和聲和樂器音色,創造出一種特殊的氣氛,這成為德布西作品的主要特色。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文宣品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

立案日期

1992/11/22

負責人

孫清吉

團體簡介

「結合海內外聲樂家,共同推廣歌唱藝術及聲樂教學研究,並拓展會員演出機會,以提昇聲樂藝術水準,促進音樂文化之蓬勃發展。」乃是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的成立宗旨與工作方向。

協會創立於民國81年11月22日,在創會理事長申學庸教授、第一暨第二屆理事長劉塞雲教授、第三暨第四屆理事長席慕德教授,以及現任理事長孫清吉教授之辛勤耕耘下,陣容日益茁壯。現有基本會員307人,預備會員68人;前者為聲樂家及音樂科系之聲樂教師,後者為目前在校主修聲樂的學生。

堂堂邁入第十八年的「聲協」,從草創時期的蓽路藍縷,在經費短絀的情況下,披荊斬棘,逐漸在各相關領域有所建樹,成為國內,甚至國際,探索當代台灣歌樂發展的重要指標。

在歌劇演出方面,曾多次舉行「歌劇選粹之夜」,並兩度辦理「歌劇工作坊」,訓練歌劇演出人才。此外,83年曾與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聯合製作了「安潔利卡修女」、「莫札特與薩里耶里」、「詹尼‧史奇奇」三齣在國內均屬首演的歌劇。87年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籌劃製作莫札特之著名歌劇「魔笛」,場面浩大,極為成功。

在藝術歌曲方面,曾二度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之委託製作「室內樂之夜–法文篇」、「室內樂之夜–德國篇」。亦曾自製「西班牙歌曲之夜」、「近代藝術歌曲精華–美國篇」。86年為舒伯特誕辰200週年,策劃一連二場「舒伯特歌曲的世界」。92年為沃爾夫逝世200週年,舉辦「沃爾夫歌曲演唱會」。95年為莫札特250年冥誕,協會再度受託製作「莫札特歌曲之夜」、「莫札特的家庭音樂會」。此外,聲協精心籌劃之「2001、2008台北德文藝術歌曲大賽」,吸引眾多好手同台較勁;2010年聲協將舉辦「2010台北聲樂大賽」,相信又會是樂壇一大盛事。

為推廣本土音樂,並催生當代作品,聲協積極向國人引介作曲家系列:「教我如何不想他~趙元任歌樂展」、「那一顆星在東方~許常惠歌樂展」、「白雲故鄉~林聲翕歌樂展」;86年繼續推出「台灣當代作曲家歌樂聯展」,一連四場的演出,歷經三年籌劃,集結了三十二位作曲家,近百首歌曲,由十八位聲樂家演唱,與國內外華人共同見證了當代台灣歌樂的蓬勃。89年及92年更兩度邀請多位作曲家創作新曲發表,現已印成「你的歌我來唱–當代的中文藝術歌曲集」三冊出版。93年起,配合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定期製作「現代聲樂作品發表會」,饒有所成。為了更提昇當代中文歌唱藝術水準及聲樂教學,協會於2009年11月舉辦了「2009台北中文歌曲大賽」,並開放非大學音樂系所主修聲樂之愛樂者一同參與賽事。

研討會及講習會亦是聲協工作重點,97年12月更邀請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研究會之聲樂專家學者17人到協會參加學術研討,另亦曾舉辦「1999音樂著作權座談會」、「作曲家、聲樂家面對面」、「詩人、作曲家面對面」、「當代台灣藝術歌曲之回顧與展望」等;受邀大師則包括E. Mannion、W. Moore、G. F. Pastine、M. Mesple、E. Marton、F. Cossotto、S. Cornett、E. Cornett、D. Sanfilippo、E. Bak及著名維吾爾族女高音迪里拜爾、聲樂指導朱蕙心等人,成果豐碩。
俾使促進國際交流,曾派代表赴韓國、新加坡參與音樂會;主辦「乘著歌聲而來–中韓交流25週年紀念音樂會」;參加香港、馬來西亞等地舉辦的「亞洲華人聲樂大賽」;89年甄選代表赴新加坡參加「第七屆亞洲文藝歌曲歌唱大賽」,則榮獲首獎及貳獎。

「聲樂家協會會訊」創刊後一度停刊,88年克服經費問題後復刊。內容除了理事長的話、聲協記事、甄選公告、音樂會消息,更有各類專題、報導,充分發揮聯絡會員情誼、傳播相關資訊、提供學術探討之功用。

在出版品部分,聲協自2000年起,即陸續配合所舉辦之音樂會印行《你的歌我來唱(1~3集)》、《世界名曲經典》、《義大利歌曲集1(高、中、低音版)》等樂譜,其中《你的歌我來唱3》更於2010年首度入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為協會推廣作曲家的新創作品留下紀錄。

聲協致力為新生代歌手創造更多演唱機會,自88年起,每年固定選拔「聲協新秀」四至六位,並於隔年舉行聯合演唱會,美國周秋霖教授紀念基金會(Dr. Joseph Chow Memorial Foundation, USA)創辦人藍亞庭老師於96年起還提供獎學金給獲選的新秀,舉辦至今,陸續發掘本國年輕聲樂好手,為國內樂壇注入源源新血。近年亦配合南海扶輪社及美國陳慶堅醫生辦理聲樂獎學金甄選,對於聲樂在校生頗多鼓勵。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