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民景觀學
臺灣過去為日本殖民地,臺北植物園原為日治時期的苗圃,在當時引進了日本、中國大陸、東南亞等非本地物種的植物(如大王椰子樹),園區也留有當時的日治建築,而多年後,臺北植物園的功能性也有所不同,從一個繁殖及研究的場域轉而成為教育意涵機構,但當初的外來植物,是否已經普遍地被視為外來物種?在原生(當地)與非原生(非當地)植物的定義下,或許也衍生了對於身份認同的議題討論 ; 而當代重新定義了自然,後自然地景的人工性是否也為文化性?抑或為當年殖民時代的後續產物?從臺北植物園到街道上的居民盆栽,抑或是國際化城市中人工栽種的樹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變動著,藉由錄像與聲音藝術,以這些對自然有著不同的再現與象徵的人造地景,展開多重的思辨維度,並引介與日常不一樣的觀看方式或感知模式,重新交織出主流歷史遺漏的景觀野史。
陳郁文
Sera Chen
Chen Yu Wen
-
2019/12
Behold the Glass Before the Cave 洞穴凝視
-
2019/07
The Habitat on The Skyline 天際棲息地(錄像裝置)
-
2019/07
The Habitat on The Skyline 天際棲息地(攝影裝置)
-
2019/04
Wearing Red 著紅
-
2018/05
Naturalness II 自然性 II
-
2017/12
Naturalness I 自然性 I
-
2017/05
Lose Soul : 失靈 - Speaking for Fruit
-
2022/08
植民景觀學I
-
2023/07
植民景觀學II
-
2023/07
自然性III, Naturalness III, 2023
-
2020/09
《天際棲息系列作品》獲臺北市立美術館109年度典藏
-
2019/12
臺北美術獎,入選獎
-
2018/06
SAIC Incentive Scholarship
-
2017/08
SAIC Incentive Scholarship
-
2022/08~2023/11
旅途:新進典藏展(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
-
2022/08~2023/09
Himotoku: The Opening Blossoms of an Unraveling World(日本,東京,TOKAS 本鄉)
-
2021/03~2021/06
模造風景(臺灣,臺北市,關渡美術館)
-
2020/06
Tcac十週年 | 暫態響應 〈回饋〉單元#1(臺灣,臺北當代藝術中心)
-
2019/12~2020/02
臺北美術獎(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
-
2019/11~2020/11
Terms & Conditions, SoMad Studio(美國,紐約)
-
2019/08~2019/11
日常的虛構重建:虛與實的感知體系—陳郁文個展(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
-
2019/04~2019/05
SAIC 2019 MFA SHOW, Sullivan Galleries(美國,芝加哥)
-
2018/12~2019/12
An Accident is Never Over, Group Show(美國,芝加哥)
-
2018/09~2018/10
Within Receding Horizons, Sullivan Galleries(美國,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