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母親》台灣–韓國聯合製作韓國工人鬥士全泰壹紀念演出
水田部落
《再見!母親》台灣–韓國聯合製作韓國工人鬥士全泰壹紀念演出
主辦:台灣.水田部落
合辦: 韓國.Shiim劇團
演出內容:
11月13日那天真的非常非常冷。但是泰壹全身綁滿白繃帶,全身只露出嘴巴和鼻孔。就這麼躺在一張破爛病床上。要不是聽到他的聲音,認不出他是誰。幸好他說話,我才找到他。我把手放在他胸前為他祈禱。我說:「耶穌在聖經裡有說,自殺的人是沒辦法上天堂的。」但是他並沒有死;沒有死是神的旨意,就算是死了,也是神的旨意。我們就聽天命吧。然後泰壹聽完我禱告,吐出了一聲「阿們」。(摘自李小仙女士訪談內容)
四十一年前,首爾成衣加工區裁縫工人全泰壹為抗議資方對工人無情的剝削而即將離家前往示威現場自焚之前,與不知情的母親一道吃早餐,而不久後,全泰壹就在渾身的烈燄中大喊出「遵守勞動基準法」、「不許剝削工人」、「工人也是人」……最後,在醫院向母親留下了托付任務的遺言──《再見!母親》是韓國Shiim劇團與台灣水田部落為紀念韓國工人鬥士全泰壹自焚四十週年,共同完成的全新製作。台灣導演王墨林與台韓全員齊聚釜山,基於「展現超越全泰壹的英烈事蹟而深度描繪母子之情的劇場意象」共識,以韓國報導文學《全泰壹離開的瞬間》為本,從獨特的思維與形式發展出超越國界的亞洲觀點,自釜山首演以來,廣受高度的評價。台北演出特別邀請女性勞工現身參與,更增深遠意味。
故事背景介紹:
《再見!母親》改編自韓國報導文學作品《全泰壹離開的瞬間》。故事描述以自焚抗議資方對工人剝削的韓國工人全泰壹,在1970年11月13日,他要離家去自焚現場的當天早上,與不知情的母親一道吃早餐時,兩人雖各自懷著不同的心情,卻反映了一個勞動家庭在底層社會的真實情况。
全泰壹是韓國首爾成衣加工區裡一所加工厰的裁縫工人,他為了抗議雇主對他們殘酷無情的壓迫,在一場要求雇主改善工作條件的示威運動中,他把汽油澆在自已身上點火自焚。
全泰壹的身體在頃刻間被烈燄所包圍,驚恐的人群仍的聽到全泰壹在火燄中高喊著:「我們不是機器!」、「讓我們在星期天休息!」、「遵守勞動基準法!」、「不許剝削工人!」、「工人也是人!」,他手中緊握著一本「勞動基準法」的小冊子,在火燄中這樣大喊。當他的同伴把火撲滅時,大家看到他的身體已經被燒焦了,但他仍在半知半覺中請求人們:「請不要浪費我的生命!」
全泰壹的母親趕到醫院去看他時,他對深愛他的母親李小仙,留下最後的遺言是:「媽,請完成我沒有成功完成的任務。」接著,他又對母親說:「媽,我……餓了。」然後就嚥下他最後一口氣。
《全泰壹離開的瞬間》即是以母親李小仙作為全劇舖敍的焦點,從全泰壹於自焚事件發生的當天早上,在出門告別母親之前,到事件發生之後,李小仙趕到醫院與兒子見到最後一面時,完全呈現她所回憶的第一人稱敍述。
主要參與者
製作人:姚立群
原著:吳道業(韓)
編劇:白大絃(韓)、王墨林
導演:王墨林
演出:洪承尹(韓)、白大絃(韓)
特別演出:宋雯霖、李麗萍、朱謙鑾、陳春卿
舞台設計:鄭詩雋
音樂設計:王明輝
燈光設計/執行:具賢哲Choi Doo Jin(韓)
影像設計:李靜怡
服裝造型設計:Park Jung Hwe(韓)
執行製作:陳憶玲、沈昌信(韓)
排練助理:陳虹穎
舞台監督:瓦旦塢瑪、黃煌智
舞台製作:許宗仁
音效控制:朴定琳(韓)
攝影:許斌
錄影理:陳中宇
文宣設計:張善學
韓文翻譯:延光錫(Gwang Seok YEON)(韓)、陳虹穎、朱玉君、馮筱芹
導演:王墨林
現為專業舞蹈、戲劇評論工作者、行為藝術家及戲劇編導。1971年,國防部政戰學校戲劇系畢業,在軍中服役十年。1982年,退役後到日本東京研習劇場藝術三年。回台灣後在「人間」報導文學雜誌擔任文字記者二年。1987年開始,展開前衛劇場策劃、製作,代表作包括在海邊廢墟演出的大型野戶劇《拾月》(1887)、台灣第一部「行動劇場」《驅逐蘭嶼的惡靈》(1988)。1991年,成立前衛藝術團體「身體氣象館」,策劃製作國際跨文化身體表演藝術節迄今。
1994年,受邀為第一屆布魯塞爾國際藝術節駐節藝術家,並至倫敦ICA藝術中心擔任訪問藝術家、香港國際藝術節主持舞蹈評論工作坊。1997年在北京、1998年在台北,推出台灣原住民希臘悲劇《TSOU 伊底帕斯》,擔任編劇、聯合導演、策劃、製作等工作。
2001年,創立「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陸續與盲人合作「黑洞」系列作品四部。其他導演作品有受法國在台協會委託大型敍述劇《雨果》(2002台北)、《軍史館殺人事件》(2004台北)、《雙姝怨》(2007台北)與《荒原》(2010台北),以及台韓聯合製作《再見!母親》(2010釜山),並參加亞洲相遇匯演計畫的《魯迅二零零八》(2008上海/香港/台北/東京,2011東京)、六地共同合作《夢難承4》(Unbearable Dreams Vol.4,2009東京)日本演出,擔任編導與演員。
2005年,受台北市文化局委託「牯嶺街小劇場」經營管理,擔任藝術總監至2007年。已出版《都市劇場與身體》(1990)、《後昭和的日本像》(1991)、《台灣身體論》(2009)等書。
演員:洪承尹Hong Seung Yi
韓國演員、勞工文化戲劇教育講師與編導。於2000年正式加入南韓釜山「在此」(ILTER)勞動文化藝術劇團,曾參與演出《2001鐵路工人的激情I》(2001)、《夜間人生》(2002)、《美麗的團結》(2003)、《2004鐵路工人的激情II》(2004)、《月夜藍調》(2005)、《八七傳》(2006-2007)、《紅愛》(2007-2008)等作品,並於2006-2007年擔任「在此」(ILTER)勞動文化藝術劇團之團長。2006年參加由韓國民眾戲劇總會主辦之「2006亞洲民眾戲劇訓練者訓練工作坊」,並與亞洲各訓練者參加韓國民眾戲劇節「韓廣場」(HanMadang)之演出。
2008年與白大絃合作正式成立「SHIIM劇團」。《柔光照耀的房間裡》SHIIM的創團作品,此劇於2008-2009期間,曾受仁川民藝總邀請參加民眾戲劇節演出,並巡迴韓國首爾、釜山、大邱、仁川等城市,演出超過五十場以上。2009及2010年分別受要到台灣、澳門演出。
編劇/演員:白大絃Baek Dae Hyun
韓國演員與編劇、英文翻譯、民眾戲劇工作者。1998年加入「漢江劇團」,曾演出《教室發想:性》(1998)、《教室發想:夢》(1999)、《戲劇全泰壹》(2000),個人作品演出有《密碼0100》(2000)、《外國新郎》(2006),2007年受「在此」(ILTER)勞動文化藝術劇團邀請演出《八七傳》(2006-2007)、《紅愛》(2007-2008)。
2004年曾擔任「第十七屆韓國民眾戲劇藝術節」行政經理、2005年「第一屆亞洲人廣場藝術節」翻譯。2008年與白大絃合作正式成立「SHIIM劇團」。《柔光照耀的房間裡》SHIIM的創團作品,此劇於2008-2009期間,曾受仁川民藝總邀請參加民眾戲劇節演出,並巡迴韓國首爾、釜山、大邱、仁川等城市,演出超過五十場以上。2009及2010年分別受要到台灣、澳門演出。
音樂設計:王明輝
詞曲創作者,唱片製作人。1989年創立「黑名單工作室」。曾製作抓狂歌、搖籃曲、趙詠華、郭子、葉樹茵、高山阿嬤、明華園等專輯
影像設計:李靜怡
紐約州立大學電影系學士。 在美國期間參與行動主義運動,生活一半時間在設計免費的地下青年小刊物,參與不同城市的抗議遊行,腳踏車旅行,聽猶太音樂,寫長篇小說,在青年公社裡面煮蔬菜和豆子。另一半時間拍攝實驗短片,作品專著於行為藝術與錄像藝術。工作經歷有獨立電影與紀錄片剪接、紐約獨立藝術組織the:artist:network影像製作與導演、2005北京798北歐影展視覺設計、Visionaire雜誌攝影、破報記者、評論、實驗劇場影像等。
2008成立「鬼丘鬼鏟藝術團體」,進行一系列反現實游擊戲劇與劇場、錄像計畫。 目前專心創作「Live Art」或「游擊戲劇」,並且投入推動「青年藝術生活」、「輕便劇場」、「集體行為藝術」的概念,期望能組成隨時可以上街表演的青年藝術家共同體。兩名團員各自深受美國與日本地下文化影響,熱衷於非常規藝術形式的作品,期望持續發表實驗表演作品,並與派對、野餐、腳踏車遊行結合,與參與者分享完整的藝術體驗。鬼丘鬼鏟成員作品曾於世紀當代舞團、遊牧影展、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台北國際藝術村、南海藝廊、乒乓、第一次影展、Bridging Voice(Seattle) 、DiVA Digital and Video Art Fair(New York)、大阪Candle Night展出。
舞台設計:鄭詩雋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與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型所,現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視盟) 第七屆 理事。2003-2010年,曾於高雄、台北、台中、首爾、北京、澳門、英國、韓國、俄羅斯、美國、葡萄牙、菲律賓、日本、印尼、馬其頓等地,參加包括『台灣藝術新世代』上海美術館特展、『中國意象‧都市旗幟-----2009曲江當代藝術季』、「台灣-亞洲行為藝術交流展」、「搞關係!?--台灣中國當代行為藝術相遇」、「2006首爾邊陲戲劇藝術節」、「以身觀身:中國藝術文獻展」、「第四屆大道現場藝術節」、「CO6台灣前衛文件展」、「2007TIPAF台北國際行為藝術節」、「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第五屆TUPADA國際行為藝術節」、「2008台灣美術雙年展」、「Asian Youth Imagiiation」、「OPEN十周年國際行為藝術節」(2009,北京798藝術特區)、「宋庄藝術村行為藝術交流展」(2009,北京宋庄)、「2009澳門國際現場行為藝術展演(MIPAF2009)」之「台灣行為藝術專場」活動(2009,澳門牛房倉庫)、「在路上:2009阿川國際行為藝術交流展」(2009,台北)、「台灣國際行為藝術節計畫展演I、II」(2009/2010台北)、「釜山行動」(2010,釜山)等活動,發表錄影與行為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