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美而廉藝廊攝影名家

台灣國際視覺藝術社

  • 重返美而廉藝廊攝影名家|台灣國際視覺藝術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重返美而廉藝廊攝影名家|台灣國際視覺藝術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重返美而廉藝廊攝影名家|台灣國際視覺藝術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重返美而廉藝廊攝影名家|台灣國際視覺藝術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重返美而廉藝廊攝影名家|台灣國際視覺藝術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重返美而廉藝廊攝影名家|台灣國際視覺藝術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重返美而廉藝廊攝影名家|台灣國際視覺藝術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重返美而廉藝廊攝影名家|台灣國際視覺藝術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重返美而廉藝廊攝影名家|台灣國際視覺藝術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重返美而廉藝廊攝影名家|台灣國際視覺藝術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重返美而廉藝廊攝影名家|台灣國際視覺藝術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重返美而廉藝廊攝影名家|台灣國際視覺藝術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重返美而廉藝廊攝影名家|台灣國際視覺藝術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數位文化的崛起揭開了21世紀視覺藝術新的序幕,數位影像成了當代藝術家眼中最炙手可熱的創作媒材。隨著傳統攝影歷史的凋零與變遷,藉著追溯台灣第一家攝影藝廊「美而廉藝廊」(1953-1973)的誕生與興衰,我們重新見證台灣攝影發展的里程碑。本次展覽展出當年「美而廉藝廊」時期16位台灣前輩攝影家的作品,包括:郎靜山、張才、鄧南光、湯思泮、楊天賜、黃則修、吳東興、李鳴鵰、黃金樹、周志剛、傅崇文、顏倉吉、周鑫泉、吳紹同、鄭桑溪、張照堂等,約計200幅作品,及部分文件史料,現場模擬「美而廉藝廊」局部舊貌,讓這個影響攝影界迄今近半世紀的機構,再度呈現於觀眾面前。

策展論述(策展人/全會華):

社會不斷向現代化前進的今天,數位文化的崛起,揭開了21世紀視覺藝術新的序幕,數位影像成了當代藝術家眼中最炙手可熱的創作媒材。但對於傳統攝影影像藝術價值,乃至歷史演進可說是一知半解,這似乎意味著部份歷史的片段,將在未來演化中殞落。

因此,隨著人、事、物快速的凋零與變遷,此刻應當是即時回頭去追溯臺灣第一家攝影藝廊「美而廉藝廊」的誕生(1953)與興衰(1970-1973)。

因它扮演了臺灣攝影創作的發表原地,從郎靜山、莫一明、周志剛、李鳴鵰等攝影前輩所傳承的的畫意(沙龍)攝影,以繪畫的外形和精神作為表現的手法,注重構圖,層次的和諧美,精心安排的處理方式,以求獲得如繪畫般的意境與美感,並包容了自由奔放的創作態度。因此造就了臺灣日後沙龍攝影的發展,成為臺灣最大的攝影人口嗜好與表現領域,進而促成了最早與國際交流的藝術團體。

而後帶動從日本留學回國或受西方攝影新風潮影響的鄧南光、張才、湯思泮、黃則修等,開創了紀實攝影的新視野。他們主要主張是忠於「真實」,注重影像的現實與逼真的表現,並忠實地反映社會或事件。由於他們的努力,日後影響臺灣的紀實攝影思維頗為深遠。

接續而來的就是意象攝影的出現,如:李釣綸、鄭桑溪、張照堂等,由於受到現代主義與表現主義的影響,攝影家追求的是「個性表現」,是主觀的非理性觀念與情緒反應,簡而言之是「意象概念」的,在當時可是另類創意,成為後起之秀的學習對象。

以上所提的前輩,不只在藝廊發表作品,也常談論新觀念與出版攝影著作,再再展現出對攝影的關心與熱誠。同時,由於攝影人的集結,無形中也造就了攝影週邊相關行業(博愛路攝影街、照相館)的發展,也是早期臺灣攝影材料的集散地。

另外從中國大陸成立在臺灣美而廉藝廊復會(1953)的「中國攝影學會」,其宗旨是提倡攝影藝術,研究攝影學理及增進攝影地位。而「臺北市攝影學會」的成立(1953)也在美而廉,當時的會長正是「美而廉藝廊」的創立人陳雁賓先生,其會所推展的影藝講座、攝影比賽、戶外攝影活動都受到社會各界熱烈的迴響,並創辦了「臺北攝影沙龍」月賽,並出版「北攝月刊」,而後才有今日的「攝影天地」雜誌的出現,這可說是臺灣本土攝影活動與出版重要的里程碑。

緊接著,在同地點「臺灣省攝影學會」(1963)由鄧南光發起成立,以臺灣本土化的「寫實主義」為主軸,形成「臺灣會」一種獨特風格,其所留下的臺灣影像將是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此後像雨後春筍般地在全國各地相互成立了大大小小的攝影協會,這也是日後臺灣重要的休閒文化之一。

所以重返「美而廉藝廊」攝影名家風華再現的特色將重點放在當年攝影家20餘位與攝影學會等所展出的作品 (Vintage Prints) 約150餘幅及部分文件等史料,並現場模擬「美而廉藝廊」局部舊貌,以達到視覺感受和歷史意義。

展場也將放映以當時參與的攝影家作口述歷史等,還原當時展出景象,這其中有不少感人事蹟,並將為少數前輩攝影家留下珍貴記錄與風采,以彌補這領域的空白與不足。

系列演講將是攝影界與學術界對話,針對「美而廉藝廊」的影響與學術價值的判斷,及分析臺灣攝影藝廊的生態與市場,促進臺灣攝影藝術能與國際結軌。

在這溯源展覽計畫中所延伸的論述內容,將透過攝影界與學術界共同以客觀的、專業的、深入的研究,所提出的圖片與論述,將集結出版專集,以供日後學術研究使用與分享。

回首「美而廉藝廊」歷史,這對臺灣整個攝影界甚至社會受其影響,迄今已逾半個世紀,它的誕生意義深遠,值得後人為其填補這曾經被遺忘而殘存的記憶,也是臺灣攝影史上不可輕描淡寫的扉頁,只有追溯歷史的長河,才能真正看清臺灣本土文化藝術的流向,從過去中發現將來。

 

顯示完整資訊
展場圖片
活動紀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