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李家驊

  •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李家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李家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李家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李家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李家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李家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李家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李家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李家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李家驊《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影片簡介

死刑犯A,殺害好友後勒贖。死刑犯陳昱安,砍殺父親111刀。死刑犯鄭捷,於捷運上隨機殺人。「死刑犯」是司法給他們的一個標籤 ,但這三個人作為人的身分卻為人漠視 ,至親所背負之痛,更從來無人知曉。

本片延續了導演李家驊過去的作品如《起點》與《我無罪,我是鄭性澤》對司法議題的關注,但並非拘泥於法條本身,而是深刻表達了他對「人」的處境的關懷 。導演選擇了三位犯行各異的死刑犯為主角,有人尚在服刑,有人在獄中自戕身亡,有人已遭到槍決伏法。在「殺人償命」的正義大蠹前,他們的命運殊途同歸,宛如報廢的物件,但在律師、死囚家屬面前,標籤之後卻是一個個血肉之軀。平實的採訪片段與報導影像,呈現了現代台灣司法死刑史,也引出了對現行體制的叩問。

創作論述

作為既有的現行法律制度,死刑存廢固然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然而自2010年重啟死刑以來,支持與反對死刑的兩派社會聲音各執己見,似乎毫無對話的空間。雙方陣營在媒體上對彼此的批評與謾罵,已經遠遠超過理性討論的範疇。本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將自三個死刑案件的討論切入,藉由勾勒加害人家屬面對的不同情境,從而帶出現行台灣社會關於死刑存廢爭論的其他思考與可能;甚或透過「死刑犯原來也是人」的事實,建構一個論述詰辯的空間 ,讓死刑存廢的正反雙方意見能夠得到交流的可能。

導演簡介

李家驊,1978年出生台北,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畢業,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與理論博士;現為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助理教授。2003年,以個人生命經驗為題的《25歲,國小二年級》榮獲山形紀錄片影展亞洲單元特別賞、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2011年,作品《起點》描述了殺人犯與被害者母親之間取得和解的故事,導演由此對司法題材展現濃厚興趣,在兩年後又推出了紀錄短片《我無罪,我是鄭性澤》,對當時仍在受刑的死囚鄭性澤表示聲援。2014年,他參與了紀錄318學運的《太陽,不遠》的紀錄片計畫,執導其中的《看不見太陽的那幾天》,人選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與山形紀錄片影展。2016,延續李中旺導演作品《夢想無限》的續作《夢想續航》上映,獲得好評。李家驊的影像語言平易近人,多部作品皆充分展現出他的人道主義關懷與深刻自省。

主創工作人員名單

導演:李家驊
副導演:曾祈惟
製片:李家驊
前期製片:池宇馥
執行製作:李旳穎、鄭欣華
攝影:曾祈惟、李家驊、楊重鳴、陳俊維、林伯恩
剪接:黃懿齡
配樂:許志遠
成音:蔣震道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劇照
成果追蹤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