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de Appel藝術中心--「藝廊經理人」進修》

楊凱婷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參與該計畫的最大效益是以歐美當代藝術業界的人脈網絡,而且是全面向的認識與了解,包括: 藝術博覽會總監 (談論博覽會的規劃與行銷策略)、策展人 (也能經營商業藝術空間的個案研討)、藝術家(與藝廊的合作方式)、律師 (智慧財產權與個案研讀)、收藏家 (以收藏家的觀點去了解美術館與藝廊機制的關連)、藝廊經理人等。
特色與影響: 以香港、巴賽爾這兩個城市而論,除了主軸藝術博覽會的觀察,對於該城市的藝術發展也有相當奇特的不同之處。「香港」的區域發展藝術特別感到新奇與迅速,「巴賽爾」的藝術博覽會與美術館密集度/ 精采度則是世界第一等。

  1. 香港部分: 我與 de Appel 團隊參訪柴灣人@柴灣工廈、油街藝術空間、亞洲藝術文獻庫 (AAA)、香港巴賽爾開幕與展期、Para/ Site、漢雅軒、White Cube。我認為在過去的十年間,香港的當代藝術發展進步很多,也有許多外國人在美術館機構任職(如 Tobias Berger @ M+) 或擔任獨立策展人 (Robin Peckham),這對於國際文化交流有極大的助益,因為在當代藝術的知識與消息傳輸之中,人脈與對特定文化的認知與觀看的角度,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2. 巴賽爾部分: 首次在藝術博覽會初試啼聲,在LISTE博覽會的 de Appel Gallerist Programme 攤位代表德國藝術家 Matti Isan Blind,雖然我的部份只有星期六一天,但我認為該經驗對我的當代藝術生涯影響深遠。也因為該博覽會的經驗,結識許多的藝廊經理人、藝術家、策展人等。在此,我想要特別介紹該城市的特色美術館,包括: SCHAULAGER (Steve McQueen 展覽)、Museum for Gegenwartskunst Basel (Some End of Things 展覽)、Kunsthalle Basel (Paulina Olowska 展覽; Michel Auder 展覽)、Kunstmuseum Basel (Ed Rusch 展覽; The Picassos Are Here! 展覽) 、Foundation Beyeler。我十分肯定瑞士人的工作態度,分工仔細且待人有禮。針對我在博覽會期間所參觀的美術館,更是讚譽有加,這些世界知名的美術館與基金會,對於藝術作品的維護與藏家的良好關係更是我認為值得借鏡的地方。
顯示完整資訊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