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

水谷藝術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 港臺當代藝術交流|水谷藝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Attachment-Detachment: The fluxes of subjects and objects)港台藝術交流展由香港團體「藝術到家」與台灣「水谷藝術」共同主辦,兩方各別邀請一位本地策展人,再由策展人各別邀請六組藝術家進行交流與展演對話,台灣策展人由「走路草農/藝團」成員劉星佑所擔任,台灣藝術家分別為李亦凡、陳漢聲、黃博志、劉玗、鄭亭亭、羅懿君。香港策展人由富德樓負責人馮穎君所擔任,香港藝術家分別為街坊排擋、張才生、彭震、陳沁昕、小蘭、馬智恆。本次展覽在香港九龍「牛棚藝術村」舉辦,展期從2017年11月11日至11月26日,共十六日,參觀人次共935人,並獲藝術地圖、香港電台、文化按摩師、藝們、立場新聞、摩登氧分等多家香港媒體報導。

展覽簡介:

蓋正經猶夫溝渠,奇經猶夫湖澤。正經之脈降盛,則溢於奇經。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溝渠溢滿,霶霈妄行,流於湖澤;此發《靈》、《素》未發之秘旨也。八脈散在群書者,略而不悉;醫不知此,罔探病機,仙不知此,難安爐鼎。
──明‧李時珍《奇經八脈考》

當「入世」與「出世」一詞自古以來,被相對的道出之際,世界已成為被人們進出的客體,待人們進一步的實踐與面對,或是放下與解脫,無論是實踐與面對世界的入世,或是選擇放下與解脫的出世,上述成為被觀看的客體的時候,「離地」與「貼地」一詞進而成為對他者的形容。

當「離地」與「貼地」成為生活用語時,入世與出世的意義已兼容「姿態」與「態度」,交纏在觀看與被觀看的方式中,換言之離地與貼地,是有/無意識的觀看與被觀看的實踐,換言之,沒有人能夠全身而退,但仍有可能被視為置身事外。倘若藝術家熟稔的是觀看之道,而這觀看之道之於社會如何成為一種奇經八脈式的存在,是「溝渠溢滿,霶霈妄行」的顯現,而在「仙不知此,難安爐鼎」的關鍵性中,藝術家之於社會的關係如何可能且必要?

當我們聽聞生活即藝術時,藝術的養分即在入世的過程中,然而風流倜儻、瘋狂古怪做為藝術家的描述時,藝術家此時是離地的;當我們聽聞藝術給人崇高與救贖的感動時,藝術彷彿給予觀者一種出世般,暫時的解脫,然而藝術家此時又是如此貼地的打動人心,藝術之於生活的必要性是值得質疑的,正是因為值得質疑,所以藝術才有機會是必要的,藝術與生活是彼此的小念頭,念頭之後,是一系列的尋橋與指標,此次的港台交流展,不只是一個藝術家之間的交流,也不只是一個刻板印象中的文化交流展,與追求異國情調相反的,是異地的刺探同一的想望。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展場圖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