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芎林鄭屋全棚獅拳譜採集與影像紀錄

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

  • 新竹芎林鄭屋全棚獅拳譜採集與影像紀錄|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新竹芎林鄭屋全棚獅拳譜採集與影像紀錄|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新竹芎林鄭屋全棚獅拳譜採集與影像紀錄|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新竹芎林鄭屋全棚獅拳譜採集與影像紀錄|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新竹芎林鄭屋全棚獅拳譜採集與影像紀錄|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新竹芎林鄭屋全棚獅拳譜採集與影像紀錄|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新竹芎林鄭屋全棚獅拳譜採集與影像紀錄|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新竹芎林鄭屋全棚獅拳譜採集與影像紀錄|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新竹芎林鄭屋全棚獅拳譜採集與影像紀錄|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新竹芎林鄭屋全棚獅拳譜採集與影像紀錄」計畫簡介

新竹縣芎林地區為臺灣北部客家獅重要的發展地。1990年由鄭保寧先生成立「新竹縣芎林金獅團」,讓源自於祖先的客家武術舞獅活動與精神得以延續。承先啟後,在2014年更名為「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積極展開對客家武術多面向的推廣,打破原先僅限族人學拳的迷思,開始對外傳承舞獅與武藝的教授課程。同年協會獲文化部文資局核定為「新竹縣傳統藝術文化資產客家獅保存團體」,期盼這項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更具歷史價值。

鄭屋客家獅為涵蓋武術、音樂、戲劇與舞蹈等元素的表演藝術,但真正能展現鄭家武藝特色的是「全棚獅」表演,其內容包括開場、拳術及兵器、大操、收場等四個階段。

本計畫針對全棚獅第二階段拳術進行鄭家拳譜採集,並進行影像拍攝紀錄。鄭家拳術分別為:起樁、高馬四門、低馬四門、十字四門、三步路、三門、烏鴉展翅、練樁、頭段、二段、開樁、觀音坐蓮、童子拜觀音、雙環等,共計14套。

在過去的年代,師傅通常以「口傳心授」及實際的動作指導進行教學,鑒於耆老逐漸凋零及傳統文化沒落與失傳的情形下,由於耆老對於某些拳術的記憶已模糊,一些拳術漸失傳,加上青年人對傳統文化失去興趣、客家獅技藝推動困難,種種嚴峻的傳承問題,有急切需要做搶救性的系統紀錄。因此本計畫首要目標為現存的鄭家拳譜進行紀錄。

以新竹縣芎林上山地區鄭屋獅團為研究範疇,主要聚焦於第一代獅團耆老及中生代獅團教練為訪談對象,以拳術口述訪談為優先,將全棚獅之拳術打法、程序、口訣傳授等,進行採集及文字紀錄,同時加以影像拍攝紀錄方式保存拳術影像。

經實際訪談調查結果,原計畫將調查研究的鄭家拳術預計有14套,由於部份拳術已拼湊不全或失傳。目前現存完整拳術有9套,分別是:起樁、高馬四門、低馬四門、十字四門、三步路、三門、烏鴉展翅、練樁、開樁。失傳之拳術有5套,分別是:頭段、二段、觀音坐蓮、童子拜觀音、雙環。將原計畫中失傳之5套拳術,以兵器操演紀錄替代,兵器項目為:雙刀、鐵耙、鐵尺、八門槌、齊眉棍,期能更豐富計畫成果內容,補足文化失傳之遺憾,以利未來保存與傳習。

客家武術傳承至今,面對的挑戰是如何在現今社會相對完整地保留他的面貌,以及如何適應新環境,並在新的社會保持客家武術的深厚的文化內涵與價值。在時代變遷下,如何「傳」和「承」?保存客家武術的當代價值及這項無形文化資產,儼然已成各界值得關注的議題。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資料選介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

立案日期

2014/01/01

負責人

鄭保寧

團體簡介

民國七十九年(1990),新竹縣芎林鄉下山村鄭氏家族獅團於由鄭保寧先生成立「新竹縣芎林金獅團」,凝聚宗族向心力,發揚傳統習武精神,讓源自於祖先的客家武術舞獅及鄭家武藝特色「全棚獅」得以延續。因應時代變遷,獅團於2014年籌組成立「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將宗族組織擴展至人民團體,致力客家獅技藝傳承。

重要活動

  • 2019 受邀受邀至日本九州豪斯登堡進行客家獅公演,宣揚客家獅文化並進行文化交流
  • 2018 參與「2018全國義民祭在新竹縣」,協助辦理「下山祭典區挑擔奉飯祭義民暨舞躍HA客大會獅」活動,傳承客家武獅文化
  • 2017 受邀前往馬來西亞參與「2017客庄南向交流計畫」,與「東馬新堯灣客庄舞獅團」進行文化交流,展現成功的國民外交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