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歌─【樂興之時】二十周年系列之二 

樂興之時管絃樂團

  • 大地之歌─【樂興之時】二十周年系列之二 |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大地之歌─【樂興之時】二十周年系列之二 |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大地之歌─【樂興之時】二十周年系列之二 |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大地之歌─【樂興之時】二十周年系列之二 |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大地之歌─【樂興之時】二十周年系列之二 |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大地之歌─【樂興之時】二十周年系列之二 |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大地之歌─【樂興之時】二十周年系列之二 |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馬勒的《大地之歌 》是一首融合了東方的天人境界,與西方張力美學的曠世鉅作。做為他的「天鵝之歌」,馬勒生前沒有來得及聽到《大地之歌》的首演,也因此留給後世許多演奏上的挑戰,因為依照馬勒的習慣,他總會在自己指揮演出過後,再行修訂。而這首,他沒有這樣的機會。樂興之時管絃樂團不僅要來挑戰這裡面謎般的浩瀚,同時,藝術總監江靖波指揮更進一步地將荀貝格僅完成一個樂章的室內樂版本接續改編,要將這部鉅作以更為貼近其原始文本的東方文人音樂美學樣態重新呈現!並且,我們將邀請新生代女中音鄭海芸,以及台灣首席男高音王典,攜手詮釋這部從你我的文化底蘊生長出來的絕美作品!

改編特色暨效益

保留荀貝格改編的室內樂版的第一樂章,後面由Rainer Riehn接手的則全部打掉重練。保留荀貝格的原因是他開了濫觴,理應予以尊重,最重要是他編的很好。再者是日後其他樂團若欲跟進較易接軌,且國際性的出版因此有了基礎。Riehn的部份不予保留則係因其採用直接簡化的方式進行「縮編」,因此聲部或有缺漏,色彩亦顯貧乏,聲部之間尤其欠乏有機性。必須一提的是,刻意將編制框架設定在荀貝格完成的第一樂章所使用的樂團人數及配置之內,亦即弦樂五重奏、木管五重奏、鋼琴、風琴,以及打擊兩位,一部一人,只是讓長笛手除了原本便需兼吹的長笛和短笛之外,還需加上中音長笛;另外打擊僅增加了泰來鑼,對應終樂章的「送別」。這樣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向荀貝格致敬,二方面是自我挑戰,以同樣嚴苛的撙節條件能夠開創怎樣的局面,而這局面,同時能夠更為貼近原曲之文字文化源頭的雅貌。配器方面當然大量的重新安排,弦、管弱音器的使用與否重新設定,力度平衡重新思考,原本雙豎琴、銅管群,以及曼陀林的角色重新設計,都在這近乎一桌二椅概念當中嘗試生成。

樂興之時廿歲,我們用這樣的份量,對人類精神文明的敬意,和身為表演藝術團隊的誠意來慶祝。

演出曲目

馬勒《大地之歌 》
江靖波續荀貝格未完成之室內樂版重編(世界首演)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文宣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