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something_ 科技藝術獨立組織調研計畫
超維度互動股份有限公司
超維度的計畫成員從自身沈浸在科技藝術圈多年的經驗出發,調查目前台灣與國外有哪些滿二十年且持續運作的獨立組織與空間(這群簡稱為20 Something Old),又有哪些新興組織是由現年平均年齡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所組成的(這群簡稱為20 Something Young)。接著透過人際網絡的延伸,從合作過及聽說過的團隊及個人中,挑選符合20 Something的八組對象,分別為20 Something Young的Tofu Collective、藝情指揮中心;20 Something Old的Kulturhus Björkboda(KUBU)、Tactical Tech、Aksioma、Pixelache、Microwave、在地實驗,進行資料爬梳與訪談,再整理成文章並線上刊登。透過這樣的調查研究,我們以特定的角度來觀察與了解20 Something們,挖掘比較他們的異同,也記錄這些科技藝術獨立組織的現況。除了文章產出之外,也從訪談內容整理出的組織現況,依照各個的特性,進一步策劃各個單位配對進行工作坊、論壇等活動發想,針對不同層次(20 something old vs. 20 something young的各種混搭)提出五場活動提案內容。
超維度互動股份有限公司
2010/08/25
蔡宏賢
Dimension Plus 超維度互動
新媒體藝術創作團隊,由蔡宏賢(台灣)和林欣傑(香港)於2009年創立,專注於藝術創作與科技媒體,擅長應用新媒體結合空間與跨領域的互動創作,融合新媒體藝術創作於業界作品中,利用實體的互動接觸將觀眾與展覽空間及作品的經驗提昇。
融合數位與實體(Digital-Physical),在這個數位年代,我們仍然信仰實體世界的存在感,將數位資料轉化為可觸摸的質感,連結數位與實體的兩個異質世界,創造數位和類比複合的作品。
Dimension Plus的創作見於不同的博覽會,展覽及藝術節等,也獲邀世界各地展出及創作包括義大利、奧地利、日本、北京、上海、廣東、香港、台灣,也於各地獲獎包括: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2013 金獎,日本的亞洲數碼藝術大賞2012 等。
LAB by Dimension Plus是團隊創立的開放空間。承繼 Fab & Craft 的精神,LAB by Dimension Plus 是一「個人製造」(Self-fabrication) 的文創開放空間。在 LAB 的空間會有不同的機器包括雷射切割機、3D 打印機、蛋形繪圖機及基本工具等,讓個人可以使用從而參與各種實驗與創造,創作出各種「個人製造」的東西。個人製造的成品可以在這裡與人分享,而這裡更是一個社區,以 fab 之名跨界連結不同的人,為空間有機地衍生各樣的活動,遇上不同的個人製造者進行各種交流。LAB 也會邀請各路創客主持工作坊、展覽、演出、講座及沙龍等。
藝術創作之外,Dimension Plus亦擅長規劃新媒體藝術展演,並長期致力新媒體創作及應用的教育、推廣、提供藝術創作者製作及技術諮詢輔導,規劃各類合適不同年齡與學習程度之工作坊與課程等。
【專案企劃執行】
2017 - 2022 文化部「科技藝術實驗創新輔導推動計畫」
【展覽策劃】
2022「如幻似真-人造時代 光之曲幕」,台中
2022「遊林驚夢:巧遇Hagay」,奧地利林茲、花蓮、台中
2022「前進之路 - 文化部X桃園科技藝術節」,桃園
【藝術創作、裝置設計】
2022《reCONNECT 2022:BORDERLESS CANVAS》,國立臺灣美術館及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台中及台北
2021 《reCONNECT》,臺中國家歌劇院,台北
2019〈黃豆期貨指數Soybean Futures〉,林茲電子藝術節STWST48x5,奧地利
【工作坊策劃】
2022-2023 「藝術進校-科技藝術篇」,台中國家歌劇院,台中及苗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