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視:觀演關係的當代觀察

羅倩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這一年來透過專案補助,得以大量的持續觀看演出,是非常充實的一年。

2018年專案評論的寫作計畫「場視:觀演關係的當代觀察」,當時擬從當代視覺藝術、電影與劇場跨域作品切入。主要觀察的是場域空間中的「影像」、「表演」、「參與者」之間的相互組成關係。這個「場域空間」除了黑盒子、也可能是美術館白盒子、替代空間、歷史建築空間、其他場館、日常生活空間、城市街道空間。也試圖去談影像介入作品(不論以什麼方式)如何影響慣常觀看表演藝術的方式與對場所空間的在場經驗感受。

對表演藝術來說,在場是參與的首要條件,也是特定時間地點的一次性的臨在,是我(羅倩)認為表演藝術最迷人的特質。

寫作過程中開始更聚焦的去論述表演藝術領域(劇場、舞蹈)如何運用、處理、放置動態影像,影像和空間、作品、場域甚至是創作命題的關係等。隨著觀看作品量的累績,除了對單一作品的深度評論,也嘗試了在單篇文章針對某一概念做多個作品的綜合評析,強化對於特定主題與概念的深度論述。

除了原先設定的寫作題目,我自己另外一條關注的路線是新生代的劇作家、導演與舞蹈家作品,一年來也累積不少觀看經驗,相信在未來在對同一性質、類型或創作者、劇團的長期觀察寫作上都會有相當的累積與助益。

回看這一年來寫的評論文章,大致上與自己原本設定的書寫題目接近,如參與式演出、沈浸式演出、移動式演出、多媒體展演、環境劇場、特定場域演出、劇場與舞蹈演出等。唯先前所列的觀察對象不一定在今年有演出,或是有看演出但是當下觀看演出太多而沒能騰出時間即時寫作,或是還沒有掌握到作品核心與可以切入的觀點,僅留下自己的觀演筆記,有待持續觀察。

寫作方式在下半年也有進一步的調整,除了基本對作品的描述、分析,詮釋,也更強化對於特定概念的自我論述能力,將心中想論述的看法完整的表達出來。其中有些書寫對象是第一次看演出,有寫則是累積二到三次的觀看經驗,因此寫作方式也會有經驗認識上的差異,未來還會持續累積對導演、舞蹈家、劇作家與劇團的觀察,形成階段性的研究對象的書寫成果。

顯示完整資訊
評論文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