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地故事 親子布袋戲《諸羅傳奇-不存在的王爺囝》巡演
五洲勝義閣掌中劇團
五洲勝義閣掌中劇團《諸羅傳奇-不存在的王爺囝》演出內容簡介
劇情大綱
冬港舉行送王船儀式,參與祭典的安君卻不相信這個活動,因為母親重病,全家遭到村民排擠,若瘟疫能輕易送走,那媽媽也不會久病不癒。王爺囝現身,表明自己不願意再被送走,他想像灶神一樣留在蔡家。安君千方百計想把祂趕跑,用蒜頭、雞血、符咒,卻都無效。同時,村里開始有人生病,大家把矛頭指向蔡家,蔡父提供了藥方給村民,卻遭到懷疑。能夠證明自己的藥有效,唯一的辦法就是治好自己的太太。王爺囝坦承被王爺爸爸規定,必須要收走蔡母,才能成為真正的王爺,但是祂與安君相處後,起了惻隱之心,他產生掙扎。可若他不收走蔡母,下次王爺爸爸來,就要收走全村。蔡父將新藥給了蔡母,開始有了起色,安君感謝王爺囝不收走媽媽,王爺囝只叫安君趕快離開村子。瘟疫大流行,村子死了非常多人,蔡父用新藥治好了很多人,但有更多人生病,包含安君。隔年送王船儀式,蔡父與蔡母因為防疫得力,終於獲得村民的認可,能夠在這裡居住,但是安君卻染疫而亡,他們夫婦倆彷彿看到了王爺囝與安君在王船上快樂的玩耍。
製作團隊
藝術總監、編劇|洪瓊芳
製作人、主演|曾民光
導演|宋厚寬
音樂設計|陳文龍
燈光設計|蔣旺勳
木偶造型|陳彥旭
戲偶雕刻師|歐建元
偶衣指導|曾許庭琇、陳昱汝
偶師|何佳煜、許家誠、江泰澂、簡榮宏、丁承澤
後場領導、主胡、嗩吶|陳文龍
司鼓|陳文賢
樂師|郭卯
樂師|羅偵瑋
鑼鈔|陳文成
幕後主唱|陳文環
字幕工程|陳凱婷
行政統籌|陳怡靜
五洲勝義閣掌中劇團
1992/01/21
曾民光
「五洲勝義閣掌中劇團」由曾山水創立於民國65年,少年時期曾山水前往戲班拜師學藝,師承五洲派內台天王黃俊卿,南征北討在各地鄉鎮戲院演出,並於民國59年再跟隨(人間國寶)黃俊雄大師,前往電視台協助拍攝《雲洲大儒俠史艷文》; 學藝時期,曾山水秉持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精神,努力不懈的自學徒漸漸升格為助手和主演,成為戲班重要人物之一,出師後成立「五洲勝義閣掌中劇團」,並於民國 93年將劇團交棒予兒子曾民光。
曾民光藝名曾嘉民,為五洲勝義閣第二代現任團主,自小耳濡目染,沉浸在掌中戲的世界裡,並跟隨著父親四處演出,在父親的用心調教與栽培下,技藝逐漸成熟,期望將五洲派的精髓永續傳承下去。 布袋戲是台灣傳統戲曲界中最貼近民間的劇種,相較於人戲,偶戲更可以受到不同年齡層的喜愛。為緬懷父親曾山水先生一生奉獻藝術的生命,生為嘉義大林在地長大的戲班子弟,如今也是一名父親,團長曾民光帶領五洲勝義閣,未來將持續致力於推廣這項傳統藝術。敝團每年舉辦數十場的校園推廣演出及固定於每年暑期舉辦學童布袋戲體驗營及社區媽媽偶服製作體驗營,今年更計畫將布袋戲藝術帶入偏鄉校園,期望地理位置的限制不會阻擋孩童們接觸藝術的機會。敝團希望用布袋戲來說故事給孩子們聽,說那些他們不曾耳聞的民間傳奇,說那些他們可能遺忘的床邊故事,期許自己持續將活潑有趣的鄉野奇聞,藉由活潑生動的布袋戲,從嘉義出發,將最優質、最純粹的戲劇,散播到全台鄉鎮,加深人們對台灣文化的喜愛和認同感。
五洲勝義閣掌中劇團連續於108年及109年獲選為嘉義縣傑出團隊鼓勵與肯定,近年來除了保留布袋戲劇團傳統經營模式之精髓,亦適時融入現代劇場管理理念,培訓劇團專業人員,不斷增進團隊包括藝術面與行政面等多方面能力,提高團隊作品之藝術性及親子共賞性,期望吸引更多觀眾接觸與欣賞布袋戲,了解台灣傳統藝術的深度與魅力。在經營劇團的過程中。敝團也深刻意識到傳統布袋戲正在逐漸殞落。傳統布袋戲演員因缺乏一個完整健全的教育系統,成為傳統戲曲中的弱勢族群。敝團於是開始尋找挖掘有意自我提升並在掌中戲領域繼續發展的年輕操偶師,規劃特約專聘演員制度,提供其穩定優先的演出機會及培訓資源, 在有限的資源下仍希望這群有志之士能夠持續成長,成為能夠傳承掌中戲傳統藝術的接班人。
-111年《諸羅傳奇-虎爺插金花》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劇場售票演出
-110年《搞怪囝仔-「逃」少爺》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劇場售票演出
-109年年度製作《搞怪囝仔-「逃」少爺》演出
-109年《封神演義之神童哪吒》演出(大林安霞宮、朝傳宮等)
-108年度製作《西遊記之決戰2度C》巡演
(雲林布袋戲館、協同幼兒園、佛光山南華館、平林國小、三和國小、大林國小、排路國小、大林鎮運動公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