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吳梓安實驗電影創作計畫

吳梓安

  • 此岸─吳梓安實驗電影創作計畫|吳梓安|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此岸─吳梓安實驗電影創作計畫|吳梓安|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此岸─吳梓安實驗電影創作計畫|吳梓安|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此岸─吳梓安實驗電影創作計畫|吳梓安|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此岸─吳梓安實驗電影創作計畫|吳梓安|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此岸─吳梓安實驗電影創作計畫|吳梓安|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此岸─吳梓安實驗電影創作計畫|吳梓安|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此岸─吳梓安實驗電影創作計畫|吳梓安|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此岸─吳梓安實驗電影創作計畫|吳梓安|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此岸─吳梓安實驗電影創作計畫|吳梓安|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此岸─吳梓安實驗電影創作計畫|吳梓安|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此岸─吳梓安實驗電影創作計畫|吳梓安|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此岸─吳梓安實驗電影創作計畫」創作內容簡介(正式發表片名為:《此岸:一個家族故事》)

創作論述

「此岸」在日傳佛教中,是相對於極樂淨土的彼岸的概念,對於現世或當下,具有一切皆夢幻泡影的否定概念:大千世界,這裡什麼都有,卻什麼也不是。而我(吳梓安)希望藉由重述故事表達記憶的不穩定性,藉由對材質的拼貼與破壞,呈現一場迷宮式的主體化過程。並以往慣用的疊像、綠幕與拼貼方法,和敘事結構上的重複與閃回,藉由電影本身截斷時間與空間的特性,表現離散或移動的另外一個向度:記憶的距離也是離散的距離,敘述的經驗也是移動的經驗。

《此岸:一個家族故事》 本片企圖具備記錄、虛構與實驗的分界,並以輪舞交替的結構互相穿插,將三者之間共通分享的元素:影像、聲音、材質互相交融。在影像材質上,本片企圖涵括多種不同影像媒材:SUPER8、16mm膠卷與數位HD等材質攝影,並包含照片和V8 家庭錄影帶。著重於發展影像材質本身不同的特性與可能性,並以手工和交錯剪接,企圖得到異於平常的影像質感。

影片簡介

故事總是被重複訴說,祂們的形狀隨著敘事者不斷變形。記憶的造訪亦如是,如同襲上岸的浪花,以不同的形狀前來,而後消逝。本片以個人的家族故事開始:我的美國姑姑在偶然在某地的某中國餐廳遇見了奶奶的畫作,她說她立刻哭了。藉由追溯這個故事,本片在不同的主題間晃蕩:冷戰結構,台美關係,50 年代以來的不同世代的離散,當代的跨國流動,家族羅曼史,然後,不同敘事的線逐漸失控,所謂「真實」的歷史,個人或集體的記憶被重組為一場關於「飛行荷蘭人」的虛構幻想。
記憶的距離就是離散的距離,敘述的經驗也是移動的經驗。本片將使用多種影像材質:16mm, Super8,VHS/beta家庭錄影帶。透過重組、擴延異質的音/像素材,本片試圖在幻居不定的這個世界中,捕捉一些情感的碎片。

導演簡介

吳梓安從事實驗電影的創作。對他而言,實驗電影並非是類型框架,而是不斷流變,並在機制與機械內外間互滲的遊牧狀狀態。而在多數的作品中,他習慣以拼貼揉雜各種異質的影像、聲音與文本為方法,試圖質問敘事與自我的建構。近年作品以Super 8和16mm膠卷的手工技法與實驗為主軸,並從中摸索類比與數位影像生產技術的交界與新的可能性。畢業於台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紐約新學院大學(The New School) 媒體研究所。作品曾在倫敦BFI Flare、 鹿特丹影展、舊金山電影資料館、柏林Xposed酷兒影展、紐約MixNYC 等影展與場合放映,曾獲巴黎差異與實驗影展國際競賽獎。並參與各種映演場合。此外,也擔任電影同樂會《另一種影像紀事》成員、反文化小誌《後母雜誌》主編。

工作人員名單

導演:吳梓安
攝影:吳梓安、鄭逸豪、周逸民、趙中慧、吳倢安
剪接:吳梓安
製作協力:徐璐、吳倢安、Zach Hart
配樂:劉芳一
服裝:陳必綺
演出:吳朱令、吳丹令 吳玫令、李淑瑩、吳倢安、劉芳一、黃靖傑、但唐謨、謝沛如、徐建鴻、陳安、Jei Triangular, Attila Gulyás-Kovács, Kalan Sherrard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劇照
文宣品
成果追蹤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