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環舞集 逐風轉 新作首演
光環舞集舞蹈團
「嬰兒油上的當代舞」——開發了如何讓身體減少摩擦阻力的移動方式,使得當代舞蹈的元素除了空間、時間和力量之外;在嬰兒油上的舞動——「關係」是另一個重要的元素。如何讓表演者強化彼此之間相互扶持和合作的關係,更是依據中國之「道」、「禪」和「太極」的傳統文化內涵來改變肢體流暢動作的力量,跳脫繁複的技巧,以簡單、樸實的動作質地走進傳統的概念中進而創造出當代獨特的舞蹈形式,實是將老祖宗留傳的「道」、「禪」和「太極」來活化運用,讓表演進入了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視覺與感官的境界,舞者和觀眾同時體驗失去了地面的摩擦阻力,在油滑的地板上面如何駕馭身體,在舞蹈動作上更是舞者體能的極限挑戰。編舞家劉紹爐的作品融入了中國道家「氣」的概念,同時將身體的律動與聲音輪脈吟唱結合形成舞蹈哲思。劉紹爐的舞道「氣、身、心」加上吟唱的表現,使得編舞家、舞者和觀眾三者產生互動的思維方式,這是光環舞集近年來「聲音與動作」手舞之,足蹈之,輪脈吟唱的推廣核心。
為了增加宣傳吸引觀眾進場觀賞演出,光環舞集於演出前一個月以及演出當週於光環舞集排練場與演出場地招開演出記者會活動。記者會現場多家媒體朋友的蒞臨,對於藝術總監劉紹爐以台灣地理環境為編舞發想感到興趣。為使演出進行順利以及達到完美呈現,演出前一星期設計群與光環團員進行最後細節確認會議,並於開演前3天進場裝台以及演出前記者會與整排活動。
演出當天現場,正式演出前團長於幕後為觀眾做簡單導引,讓觀眾更能融入作品裡,演出後編舞家劉紹爐、光環舞者們與現場民眾進行問答交流和分享觀後感,透過如此的方式認識與讓觀眾認識臺灣舞蹈創作、親近表演者,深入體會表演藝術之活潑與創造,藉此更深入了解光環舞集的創作方式。
每場演出結束總監與團長會利用休息時間與技術人員、舞者做一個簡短的討論讓下一場演出能進行的更完美、流暢。
作品介紹:
《逐風轉》以陶淵明的<雜詩>入舞
劉紹爐和光環舞者跳出大自然的脈動
光環舞集的編舞家劉紹爐說:《逐風轉》的創作發想源出陶淵明的<雜詩>—「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從這首詩出發,劉紹爐和舞者們利用無礙的嬰兒油媒介,將人擬物化來探索生命本質,看物種的聚合和分散的關係:聚合時的衝突與和解,分散時的孤寂和追尋。
劉紹爐近年來的舞作多源自他深刻的身體記憶。他說:「我常在熟悉的河圳四處徘徊。它是我的生命之河:細長而流動的河水總是會讓我莫名感動。它讓我感受到宇宙的奇妙,讓我進入一個很深又很親密的愛的世界裡:此時,我的形狀消失了,變成一粒種子,輕飄飄地隨風流轉,隨遇而安開始發芽、成長、開出美麗的花朵。然後,接受大自然的風、雨、陽光和土壤的養份,最後結成果實。生命就這樣生生不息。」
《逐風轉》包含了八個段落。除了劉紹爐與舞者吹奏海螺音的序曲和終曲之外,還選用克林.歐佛、何訓田以及徐頌仁的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