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為是台灣人
陳貺怡
陳貺怡策劃「自以為是台灣人」展覽緣起
具像寫實風格繪畫的路徑,在當代各媒材與概念的實驗潮流衝擊之下,已漸漸不再是許多藝術家的創作形式選擇。但是,當今仍有許多創作者選擇從寫實性的油畫作品探入,從中尋找任何的可能性,李承道、尤瑋毅、羅展鵬、黃沛涵,作為避免與學院作牽連,並對自己畫作的內涵作出較具有強度與說服力的展示,他們其中並不乏成功的例子。
相較於90年代台灣瀰漫著鄉土寫實風潮,同樣身為土生土長的台灣藝術家,不同的是,這幾位年輕創作者,出生在台灣政經上特有體質而漸趨成熟的文化背景之下,直接成為文化波動的體驗及執行者,他們的作品透露出的不是愛上層樓而為賦新詞強說愁,反而是一種以六、七年級生為主的台灣當代史觀,他們的寫實早已超越了紀錄的功能,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當代的預言……。
1977年以後出生的四位創作者,勇於跳脫人物畫侷限,對題材與繪畫形式置入更多的思考。李承道的〈台客系列〉構築於時序上當代不斷發生的事件所擴延的人文議題並聚焦於主流文化與次(亞)文化交相影響產生的平衡與衝擊,將當今「次等文化」的象徵性符號置入古典歷史風景肖像畫形式,預言式的預測待台客文化經過時間洗鍊與蛻變,將是文化反轉的再一次。尤瑋毅〈男人語彙〉,暴露了筆挺西裝下的男人一直以來被台灣過去即存在的男性主權所武裝,在污穢的封密場域——廁所,才有機會脫掉他的尊榮、高貴,看到真正的自己,男性包袱得以囂張的得到釋放。羅展鵬的作品〈草莓族青春日誌〉為巨幅尺寸的面部特寫。照相寫實的外觀下主角擺出各種代表身分的手勢或裝飾品,作為當下年輕族群的特有面貌的寫照。黃沛涵〈肉〉系列的概念取樣自藝術家個人的經驗的投射。身為一個女性創作者,黃沛涵不斷的尋找自身與這個社會環境對於「女性」角色構成影響的要素,她的〈肉〉試著呈現當代女性在生活中要面對著所謂普世價值而進行的自我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