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計畫》Ⅱ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臺北木偶劇團「自我提升計畫Ⅱ」內容簡介
1.課程:讓團員們有更多元開闊的視野,更因視野的拓展提升自我在傳統偶的表現與創作,激發團員在傳統偶的表現及戲偶製作上。
2023年自我提升課程加深課程的深度,著重於雙面面具的製作,包含,十字接合、Y字接合等變化型態,並分析面具的角色特徵塑造。
加入中性面具(Masque Neutre)的演員身體訓練,讓偶師學習最純粹的中性、和諧、平靜、無衝突表演方式。中性面具並不是某種「面具式」表演,它其實是讓表演者達到真正具備戲劇表演能力的訓練方式。不管是任何形式的劇種或表演方式,都能在中性面具當中找到珍貴的呼應。
2. 師資介紹:伍姍姍、林彥志、詹雨樹。
3. 實施對象:劇團專職團員、劇團藝生、長期合作之藝術工作者。
4. 研習成果:讓偶師學習思考屏除掉多餘而紛亂的個人色彩,去蕪存菁,在舞台上完全的打開、敏銳的感受,進而成為完全透明而強大的表演者,提升掌中技藝的詮釋。利用演員的肢體和戲偶共同演出,同時使用加跳脫傳統的演出,以達成傳統與現代的兼容並蓄。
活動紀錄
課程師資表
相關成果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臺北木偶劇團
立案日期
2010/05/06
負責人
林永志
Email
團體簡介
臺北木偶劇團成立於2010年,以保存傳統偶戲表演藝術提升偶戲表演素質,創造台灣偶戲國際舞台為創立宗旨。
臺北木偶劇團演職員以中生代為主,平均習藝年齡達15年以上,以延續傳統布袋戲為職志,是臺灣具活力的新生代木偶劇團之一。
臺北木偶劇團以承襲傳統藝術、創造精緻藝術之精神,持續尋找傳統、發掘傳統,發揮過去習藝時所累積的豐富經驗,以認真、用心的製作方針,在不拘泥於傳統木偶劇之創作形式下,以多元及多變的木偶劇場藝術特色,創作出更細膩、精緻的表演方式,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感受不同以往的布袋戲饗宴。
重要活動
1. 2021年
- 02月06日-02月07日 參與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迎春—新年傳統偶戲演出活動於文會堂演出《白賊燈猴天借膽》
- 02月14日 於高雄衛武營榕樹廣場演出《真假孫悟空》
- 02月16日 於十三行博物館演出《師父不見了 嗚嗚嗚》
- 08-09月 執行《偶藝喔咿喔》線上直播講座
- 11月 執行文化部駐館媒合計畫於紀州庵演出《樹上的朋友》、《殺四門》、《華光尋母》、《烏江離》
- 12月11日 參與台北市掌中戲匯演於林森公園演出《南遊記》
2. 2020年
- 03月07日 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掌中戲演出《白賊燈猴天借膽》
- 06月14日 於桃園市文化局演藝廳演出《雙龍護斗》
- 07月28日-08月02日 參與「109年傳統藝術接班人計劃—駐團演訓計畫」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演出《長坂坡》、《活捉三郎》選段
- 10月12日、26日、11月09日 執行「109年傳統藝術扎根推廣計畫—戲曲中心的日常」於臺灣戲曲中心演出《師父不見了 嗚嗚嗚》
- 11月21日 於紀州庵古蹟演出《寵物離家記》
3. 2019年
- 03月09日 於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實驗劇場演出《南遊記》
- 05月11日 執行「2019年度台北市傳統藝術季」於台北中山堂光復廳演出《雙龍護斗》
- 05月12日 執行國立傳統藝術中心「108年度重塑民間劇場節目徵集計畫」於金門浯島城隍廟演出《茶山風雲》
- 07月18日-22日 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至馬來西亞—檳城邀演《大鬧水晶宮》、《寶蓮燈》
- 11月23日 於苗栗通霄活動中心演藝廳演出客家親子戲《女媧補天》
- 12月8日-12月15日 執行「2019大陸南安巡演交流計畫」至南安校園巡演10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