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藝評與觀演交流平台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2022年度營運暨推廣計畫(第二年)

那個劇團

  • 南台灣藝評與觀演交流平台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2022年度營運暨推廣計畫(第二年)|那個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南台灣藝評與觀演交流平台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2022年度營運暨推廣計畫(第二年)|那個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南台灣藝評與觀演交流平台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2022年度營運暨推廣計畫(第二年)|那個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南台灣藝評與觀演交流平台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2022年度營運暨推廣計畫(第二年)|那個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南台灣藝評與觀演交流平台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2022年度營運暨推廣計畫(第二年)|那個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南台灣藝評與觀演交流平台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2022年度營運暨推廣計畫(第二年)|那個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南台灣藝評與觀演交流平台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2022年度營運暨推廣計畫(第二年)|那個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定位為外臺北之表演藝術創作、觀賞、評論的三方交會平台,以持續培養新生代藝評,活絡藝文資訊流通,關注南台灣藝文生態為主要方向。2022年度計劃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 」網站藝文場館地圖建製、駐站評論人、投稿劇評補助,共邀請盧宏文、洪子婷、鄭得愛、許映琪等四位駐站評論人,針對劇場正式演出、線上演出等共發表25篇藝評文章於葫蘆劇場發聲報之網站。其中盧宏文為長年於花蓮觀察藝文生態的評論人,洪子婷、鄭得愛兩位為之前計劃中評論工作坊培養出來的新一代優秀評論人,許映琪身為視障者,由不同角度進行藝評研究,四位背景、特長各異,從評論工作坊培養出的新一代藝評,也正展現了本計畫持續辦理的正面效益。

除了相對較為專業的駐站評論,為鼓勵更多年輕一代投入藝文評論,辦理 「青年評論人 」不定期邀稿評論,配合劇團另舉辦之工作坊,每一篇投稿評論,由資深劇評人陪伴逐一完成評論書寫文稿。也為大臺南地區的表演藝術活動留下在地觀察記錄。

為發揮更大影響力,2023年底增加專題企畫「年終盤點X遺珠之憾」,邀請評論人從不同視角保留更多的藝文討論,共產出14篇評論。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那個劇團

立案日期

1994/01/29

負責人

楊美英

團體簡介

1991年成立,宣告「那個」不設限、追求無限可能性的精神特質,信仰劇場藝術之美,在地深耕,多次獲選台南市傑出演藝團隊。至今30年,堅持多元化、實驗性的原生創作,同時致力推廣劇場藝術多元應用,引進表演藝術專業學習資源,滋養在地藝文生態。

長年以「特定場域的表演」蔚為特色,召喚並實踐城市日常空間的藝術美感與表演想像,如: 大南門城、台南孔廟、吳園、草祭二手書店、321巷藝術聚落、總爺藝文中心、愛國婦人館等地,返饋城市特色人文空間保存與再利用。曾經連續參加四屆「臺南藝術節」演出,讓表演藝術與城市產生多樣且深情聯結,具現「肢體意象,城市書寫」劇場美學。

2018「話我家鄉-社區母語實驗劇場」計畫 (文化部指導,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主辦,「那個劇團」執行,範圍為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地區,包括閩南、客家、原民等不同母語系統的七個社區或部落參與)

2019 「望南藝評」計畫主持 (臺南藝術節「新評種」計畫與駐節評論規劃)

2020 「葫蘆樂園:劇場發聲報」網站啟動 (那個劇團1996同名手工刊物之數位化為起始點)

2024 「劇場ART報馬仔」系列講座策劃(臺南文化中心主辦,2015年開始,每年十場表演藝術主題講座)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