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偶工廠系列 飄浮的魔法桌2 國內巡演

成長文教基金會附設鞋子兒童實驗劇團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在製作鞋子偶工廠系列的過程中,劇團思索的重點是:兒童劇只能這樣嗎?大人們經常會用自己的標準去設定孩子的想法和理解能力,許多事情常以「孩子不會懂得啦」而把問題帶過,尤其是孩子的感覺。少有兒童劇去探討生命、死亡寂寞或是族群的課題,但是這些都是生命中的一部份;當然還有生命中一些小小的幽默與感動,也在快速的生活節奏下被忽略掉。什麼時候,父母可以牽著孩子的手,放慢腳步,一同感覺彼此的呼吸,感覺大地萬物的語言,感覺被擁抱,同時也願意張開雙臂去擁抱這個世界。

因此,鞋子兒童劇團秉持一貫實驗的精神,要向台灣目前的兒童劇做一些嘗試與挑戰。今年(2007)全新的魔法桌第2集再次出發了,加入更多代表中國意象及新奇的物件,在充滿音樂及詩意的情境下,以非語言的方式演出,讓觀眾深刻的體驗到偶戲世界的魅力。

演出特色

  1. 表演形式:結合了少見的演出形式黑劇場(black theater)及桌上劇場(table theater)觀眾因著光線的反差,只能看到出現在光區的個體,表演者則利用此空間來營造神奇的效果。
  2. 演出內容:編導者利用了中國風味的物品,如彩蹺、三寸金蓮、扇子⋯⋯等等,以《清明上河圖》為時代背景,透過演員的操作,賦予這些物件生命,運用簡單的概念做出最大的創意,在充滿音樂及詩意的情境下,以不透過語言的方式演出。
  3. 演出音樂:原創音樂結合中國風味及琅琅上口的台灣童謠曲調,讓觀眾自然而然的融入劇情之中。
  4. 本劇將偶劇帶入精緻的小劇場,讓孩子在近距離及適當的劇場環境下,欣賞操偶員細緻的演出,進而深入劇情,引起心靈的共鳴。
  5. 演出之前的觀戲導引以及結束之後的技術大公開,讓觀眾更能融入劇情,並且了解到偶戲操作的原理及運用。演出結束後讓觀眾參觀後台並解說,讓觀眾能夠更近距離的體驗到劇場魔法的魅力,讓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顯示完整資訊
演職人員簡介

負責人:陳筠安
團長:李明華
製作人:賴慧蓉
藝術指導:鄭淑芸
導演、編劇、道具、戲偶設計製作:薛美華、石佩玉、彭韶君、陳麗珠
偶台設計製作:詹雨樹
音樂設計:蔡佳琪
平面設計:詹雨樹
燈光設計:雷若豪
演員:薛美華、彭韶君、陳麗珠、李依璇

顯示完整資訊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