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風景─許銘仁紙本素描創作計劃之二

許銘仁

  • 過往‧風景─許銘仁紙本素描創作計劃之二|許銘仁|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過往‧風景─許銘仁紙本素描創作計劃之二|許銘仁|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過往‧風景─許銘仁紙本素描創作計劃之二|許銘仁|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過往‧風景─許銘仁紙本素描創作計劃之二|許銘仁|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許銘仁「過往‧風景─許銘仁紙本素描創作計劃之二」創作簡介

「過往風景—紙本素描創作計劃之二」是延續2006年開始的單色蠟筆素描系列的觀念而來。從2004年開始到2006年的紐約創作時期,個人(許銘仁)的紙本素描創作開始朝向幾個主要的方向發展以及探討,也開始延展出個人創作面貌上的特質。

在西方美術史上素描被意識為一種創作的手法,最早源自於13-14世紀的初期。在中世紀,早先的素描主要是作為聖經書籍的插畫以及圖文書的參考。素描在裡面是純粹的功能性,並沒有創作的意識在過程裡。直至文藝復興時期,素描因為做為一種創作前置作業下的鍛鍊手段而逐漸被意識到它與創作者的共生關係。終於,隨著時代下的藝術發展,亦隨著各種的創作媒材以及形式的出現,歷經現代主義思潮的洗禮之後,素描一如水彩、版畫、攝影、裝置藝術一般,漸漸被獨立為一種創作型態並開枝繁茂出自己的美學觀點。尤其在當代藝術的創作領域裡,素描並不侷限於平面紙本形式,更擴及與環境和動態聲影效果所暗喻的表現上。素描在我的創作過程裡,被視為一種書寫後的遺跡。重視線條在構築圖像的過程裡的特定作用,讓有意無意下的書寫能夠多層次的展現。

發展「過往.風景」這一系列紙本創作作品的過程裡,表面媒材、質感與創作語言的陳述如何交互呈現,是我最主要的探索方向之一。

媒材因創作者的認識而被賦予不同意義;意義是多種層次和不同角度的自由讀取:

  1. 我試圖藉由對於紙本媒材的摸索而做出各種對於素描呈現方式的理解以及回應,並將之運用於個人創作的陳述上:紙張,或者說,紙本型態的創作相對於其他媒材來說是一種於物理上相對脆弱的繪畫載體,在創作上卻是一種可能性相對高發展性的媒材。藉由刮除、刻劃以及破壞紙張的手法豐富表面質感,書寫有意識性的線條,正是適切的符合我對於所選擇主題的表現。
  2. 過往.風景的時差摸索:這個部份是近年來個人生活的哲學主題。過往特定的風景,有意識的被創作主體提撥出來,相對照於過往之後的當前風景,其感情上的時差如何藉由單純的媒材書寫將其表達出來。藉由抽象化,繪畫化的造型將過往的風景的隱喻塵封在平面的紙張裡。

創作的過程之於我毋寧說是某種心靈勞動。紙本媒材本身既是客觀風景的呈現,而單色的素描書寫是客觀風景之後的內在風景的塗寫,兩兩對話,相交。經由此次的創作計畫,我對於紙本素描的創作在型態上將推演到其他形式的可能性,也期待著繼續書寫著不同生活裡所能關注到的各種課題。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