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之光—擬生裝置與情感記憶

陳漢聲

  • 農民之光—擬生裝置與情感記憶|陳漢聲|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農民之光—擬生裝置與情感記憶|陳漢聲|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農民之光—擬生裝置與情感記憶|陳漢聲|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農民之光—擬生裝置與情感記憶|陳漢聲|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農民之光—擬生裝置與情感記憶|陳漢聲|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農民之光—擬生裝置與情感記憶|陳漢聲|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農民之光—擬生裝置與情感記憶|陳漢聲|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農民之光—擬生裝置與情感記憶|陳漢聲|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農民之光—擬生裝置與情感記憶|陳漢聲|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農民之光—擬生裝置與情感記憶|陳漢聲|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農民之光—擬生裝置與情感記憶|陳漢聲|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農民之光—擬生裝置與情感記憶|陳漢聲|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創作概念/陳漢聲

都市是文明的象徵,焦慮則是文明的產物,總使焦慮往往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如此的難以名狀,但卻讓鄉愁的感覺無比明確,此次系列作品,結合陶藝、釉燒、纏花與動力裝置,是離鄉後的家鄉遙想,更是鄉愁的分享。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多寶格之於古人,是搜羅珍奇之物,於我則是原鄉風景的棲居之所;盒中,宛若田中,匣間,恰似阡陌,箱外,如同山外,櫃藏,宜居宜家;盒、匣、箱、櫃的格式無一不是有待凝視的微小空間,而纏花枝葉的幽微顫抖,才有機會在凝視的空間裡,成為遙望家鄉的風吹草動。作品與觀者的分享,可以是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親切,也可以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偶然與隨機。

創作心得

春仔花這項傳統工藝,過去用於女性婚嫁的頭飾或是宗教祭祀的用品中,後來也延伸到生活用品中,常與刺繡搭配,有高度裝飾性功能,使用的媒材是繡線。如何將這項工藝與個人創作結合,並且保有工藝本身的精神,同時結合個人創作脈絡,事實上並不是我的阻礙,在初次見到這項工藝後,我便知,學習與保存,將會是我下一站的功課。從農家出生的我,手工藝類型的生活應用,是我成長經驗的一環,在我的經驗中,過去長輩們會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製作許多東西,如裝載農作的竹編籃子,穿戴的遮陽配件與日用品結合車縫與刺繡,甚至是網室種植的結構製作,對我而言都是一種纖維藝術與應用,這些工藝的精神,同時藏於生活當中有著生命力的結合。而對於一個學習新媒體藝術的我來說,突破傳統工藝的創作表現,並不在於完全顛覆,或是復興應用於現代文創商品的應用中,將這些技藝的記憶,傳承、保存與分享是我所在意的。本次創作也很榮幸受伊日藝術邀請,參展於「藝術北京」活動中。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文宣品
成果追蹤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