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轉喀啦噠

不想睡遊戲社

  • 轉轉喀啦噠|不想睡遊戲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轉轉喀啦噠|不想睡遊戲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轉轉喀啦噠|不想睡遊戲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轉轉喀啦噠|不想睡遊戲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轉轉喀啦噠|不想睡遊戲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轉轉喀啦噠|不想睡遊戲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轉轉喀啦噠|不想睡遊戲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轉轉喀啦噠|不想睡遊戲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轉轉喀啦噠》由曾參與不想睡遊戲社《奌奌子》、《水在哪裡?》演出的核心成員彭浩秦擔任主要編導,並與同樣參與的音樂設計及現場音樂演奏李昀及編導林欣怡共同發想創作。有別於前兩部作品《奌奌子》與《水在哪裡?》的柔軟童趣,《轉轉喀啦噠》增加了許多器械造型的形體想像,塑造出大玩具城般的劇場氛圍。

這趟給2-5歲小觀眾的旅程,從圓形開始,探索玩耍圓(輪子)的動態及聲響的可能,過程中加入其他機械種類的基礎零件、物件(如:齒輪),以及孩子的玩具,從聲音遊戲到組裝成簡單的連動裝置,最後一個組合形態會是意象型的腳踏車。這個聯動裝置,接上發電燈光,可做光影,想像的旅程可借光影傳達;在齒輪聯動接上一個音樂風箱,腳踏車轉動時可帶動發出聲音。從探索物件的聲響和組合的可能性開始,這是一個旅程;結束在腳踏車的探險旅行,這旅行可能是冒險和好奇心的幻想,亦可能是探索的行動的象徵。

令小小孩們著迷的機械裝置  

《轉轉喀啦噠》延續不想睡作品風格,採取非敘事性的意象演出,但在演出採用了齒輪等器械裝置,對許多小小孩來說,圓形的物件、會轉動的物件或是簡單的旋轉動作,對他們彷彿都有著神奇的吸引力,他們對此樂此不疲。尤其是小男生們,機械性的物件對他們更是有無比的吸引力,當他們看到舞台裝置,就好像看到巨大的樂高城堡一樣,充滿無比的好奇心。整體來說,小男孩比小女孩對於輪子和齒輪的動態和想像,比較有直接的反應,不僅只是情緒上的聯結,甚至有試圖直接和場上表演者對話以及直接上台加入演出的情形出現。

延續公益演出良善力量:

在不想睡遊戲社的前兩部作品中,我們皆在演出現場推行「公益包」的販售,每一個公益包的設計不僅和演出相關聯,所獲得的收入,將全數使用在不想睡遊戲社的偏鄉弱勢演出中,在《奌奌子》中推的點點包,讓我們將觀眾們的善意帶到了新竹尖石鄉的部落,《水在哪裡?》推出的愛玉包,則讓我們去到了宜蘭大同鄉的部落,在今年《轉轉喀啦噠》則推出了可讓家長與小朋友一起動手做的風車包,讓小小孩們看完戲回家,也能有自己的小小轉轉裝置。雖然每次獲得的收益,僅能支持不想睡遊戲社公益演出非常小的部分,但我們希望這股良善的力量,能成為不想睡遊戲社的一個美好的傳統。

顯示完整資訊
演出照片
文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