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光、褪色、曬痕、揚塵」創作計畫
在本次2023年「向光、褪色、曬痕、揚塵」創作計畫中,以三個創作發表作為核心:三月於伊日藝術計劃的展覽「蚯蚓與塵埃」,我(湯雅雯)試圖將偌大的空間視為載體進行現地裝置,依循著空間擺置中的光影、送風裝設來著手。明亮的室內彌漫著或起或落的灰塵,牆角、布幔上也任意地附著,而日常人為灑掃的動作在此被消除、抹去,任由灰塵在空間中無限的吹拂復返。物質之間可逆與不可逆反的變化與牽動變得可見,就像風引起了浪、陽光曬褪了色……,那些在日常中不起眼、易忽略之事,在此留存了下來,成為了主角;六月於浪漫台三線藝術季中發表的創作《透與透明》,發表地點位在台中東勢區大茅埔的龍心公園,沿著本創作計畫之脈絡,同時連接著此地的歷史紋理與場景。大茅埔為客家族群聚落,水作為當地客庄的經濟、灌溉命脈,同時也是好幾代居民信仰與生活中心。而我欲透過自然環境的物理作用,將大自然中「水」的變化映照在作品之上,與環境產生關係與連動。作品中透過水藍色玻璃詮釋水的隱喻:像一片片透著光線的水流,有著不同的曲度、透光、穿透的狀態;鏡面不鏽鋼如水面般,映射了周遭的山景與天空,將地景溶於作品之中;七月於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發表的創作《曾經來過》,作品由一個由小至大的洞穴場景構成,孩童可以爬著或蹲低身體進入洞穴中,由內而外觀看,也能從洞穴裡面發現另外一個世界,一個似洞穴空間的自然風景,同時也連結著展場隔著玻璃外的真實草地。在洞穴的探尋中,從洞中的光線、聲音及空間中的捏塑物件,去連結真實空間中的動物生命與時間的流動。
湯雅雯
TANG, YA-WEN
-
2021/12
往返的形狀
-
2019/07
船上同事、高職同學、櫃台小姐、船員管理處職員
-
2019/07
序 沿著鉛筆走II
-
2019/07
海平面以上的地方
-
2023/03
揚起
-
2023/03
褪白處
-
2023/03
浪形
-
2023/03
邊邊
-
2023/06
透與透明
-
2023/07
曾經來過
-
2018/03
關渡美術館「美術創作卓越獎」
-
2017/12
世安美學獎,造型藝術類
-
2016/04
廖修平版畫獎學金
-
2023/07~2023/10
我用身體畫座島,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桃園,台灣
-
2023/06~2023/08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花啦嗶啵,台中,台灣
-
2023/06~2023/07
看看我們誰在水裡可以憋比較久?,潛艇Submarine,台北,台灣
-
2023/03
蚯蚓與塵埃,伊日藝術計劃,台北,台灣
-
2022/06
各奇所物-台灣X新加坡青年藝術家交流展,Starch,新加坡
-
2022/04~2022/05
虹の彼方,伊日藝術計劃,台北,台灣
-
2021/12~2022/02
各奇所物-台灣X新加坡青年藝術家交流展,非常廟藝文空間,台北,台灣
-
2020/12~2021/03
落山風藝術季,海口港,屏東,台灣
-
2019/07~2019/08
假如在那艘船上,福利社,台北,台灣
-
2018/12~2019/03
稜鏡:趨近那些尚未看見的場景,金馬賓館,高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