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灘美術館 RAM HIGHLIGHT 演出交流計畫
林人中
上海外灘美術館在法籍館長Larys Frogier的主持下,過去十年來持續推出強烈實驗性的當代藝術展覽,並展現國際連結能量進行跨機構策展合作,在中國當代藝術發展中引領潮流。它也是中國當今美術館系統中,少數持續策劃表演項目的視覺藝術機構。
Larys Frogier同時作為一名策展人、藝術史學者,在展覽之外,他在上海外灘美術館定期策劃各式講座與研討會,邀請華人及國際藝術家、策展人、學者針對各式藝術與社會議題展覽深度對話,將美術館建構成激發想像、思考與辯論的公共平台,並作為一間對跨領域開放並大膽創新的當代藝術中心。
自2016年開始,美術館固定推出「RAM HIGHLIGHT」作為一年度特別藝術節項目,每回持續8-15天不等,融合表演藝術及視覺裝置,致力在轉換美術館空間變為一個表演性場域,展演建築空間、藝術家的身體、與觀眾的合作及各種可能的動態敘事。並透過這個展演項目,顛覆、翻新、重新想像美術館的展覽論述。
在今年(2019年)的「RAM HIGHLIGHT」《哨聲響起前》, 林人中展出自2017年至今持續發展的「鬧鐘系列」作品:使用「鬧鐘」與「身體」兩項物件構成一組展演配置,運用睡與醒之間的循環動作與鬧鐘機械化的貪睡功能,探討藝術家身體的非物質性勞動、資本社會體系如何宰制現代人的日常時間表、現場表演在美術館場域中的時間感如何無限延長最終重複循環。
在《我的鬧鐘會叫醒我》(My alarm wakes me up, 2017)裡人類作息的「睡」與「醒」兩端用於表意一日的開始與結束點,將睡與醒兩端構成的時間軸被壓縮並循環時,睡、醒本身成為了一種被鬧鐘制約的被迫勞動。而當表演者四處移動在美術館展覽空間中時,這項勞動構成了居無定所(migrant)的身體意象。因此,在時延性(durational)表演的情境裡,觀眾遭遇表演者在不同角落空間睡去或醒來,觀眾看待時間的感知有了逐漸被轉換的可能,時間一方面像是前進著,卻又倒退或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