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倫理

王浚人

  • 看的倫理|王浚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看的倫理|王浚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看的倫理|王浚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看的倫理|王浚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看的倫理|王浚人|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策展論述

攝影目前較常被當作紀錄的工具或注重在工藝的表現上,較少人關心在畫面裡所代表的各種訊息與解讀的方式,一個在當代生活裡或藝術中如此重要的角色,卻沒有被賦予同等的關心與研究,讓攝影在台灣始終無法接軌上國際的節奏,也沒有得到相對的重視,如果有一個對影像聚焦的展覽,專注在影像的意義與解讀,讓關心的人有一個共同討論的空間,關心影像或藝術的人將會感到十分的開心。

拍攝是種擷取的動作,從現實框取部分成為影像,攝影者在他擷取的畫面理,透露出他的思考路徑——他所注重的世界。因為有了這點,影像才顯得出他的重要性,如同藝評家蘇珊.宋妲在《論攝影》中所說的,攝影拓展了大家看世界的方式,他教我們什麼是值得看的東西,那是一種看的文法,更重要的是一種「看的倫理」。

此次展覽主要希望透過多元的攝影角度,探討攝影的語言,影像符號的重要性。將會選取不同的身分背景與生活經驗的藝術家,突顯出多元的影像面貌。林信宏的作品是生活中的偶然與嚴謹的美學概念所做的結合,看似不經意的影像卻是作者精心選取的結果,因而架構出虛擬與真實的曖昧空間。而王怡人的影像作品,擅長氛圍的掌握,纖細敏感的感受力讓他的影像有著強烈的陰性特質,他將世界當作自己內心的鏡射,以影像建構一個如真空般的空間。另一位在布拉格求學的張雍,他的作品雖看似古典卻以濃厚的人文思辯作為基礎,在探討人的正常與不正常之間,他以近距離的接觸與觀察去關懷並表達了自己的立場。而另外兩位則非攝影相關背景但卻擁有個人獨特的美學,廖家賢擁有建築背景,以建築概念來架構攝影,一系列在西班牙、羅馬的拍立得,使得建築師的作品,有著與我們印象中完全不同的面貌。陳伯義則有著多年的攝影經驗,田野調查的方式深入台灣社會,他長期觀察遺棄的閒置空間,及所留下來得遺留物與痕跡做了完整的記錄,將他們所看見的世界藉由影像呈現。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影像的態度,藉由多位藝術家的作品期待讓觀眾「看見」不同的思考角度與影像意義。預計舉辦兩場當代影像論壇座談會,邀請所有的藝術家與觀眾會談,並邀請長期關注於當代藝術及影像的專業人士作為與會座談人,希望引起藝術圈和普羅大眾的興趣與討論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作品明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