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物論|三明治工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萬物論|三明治工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萬物論|三明治工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萬物論|三明治工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萬物論|三明治工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萬物論|三明治工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萬物論|三明治工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萬物論|三明治工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萬物論|三明治工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萬物論|三明治工有限公司|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萬物論》透過二手物/廢棄物召喚參與者「照顧」的經驗,發現「助人者」與「受助者」背後的故事與身分轉換的生命經驗,及其所形成的連結與斷裂。

透過工作坊與訪談,帶領社區中的高齡族群與協助、照顧者參與,透過物件說「照顧」的故事,並從故事的採集與轉換中,重新思考城市的價值與意義。為一個人,選一件物,說一個故事,從人與物的關係,想像照顧與共融。

本次計畫之執行可劃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故事收集」:故事採集階段與四個相關單位合作(五角拌、無所試試工作室、三峽佳醫公共托老中心以及福喜小客廳)舉行了兩場工作坊與七場訪談,共計訪談25位長者以及10位近身的照顧者(照護人員、社工、NGO團隊),搜集了近100則故事。

第二階段「故事與物件整理」:將蒐集到的諸多故事一一彙整成淺顯易懂、好傳達的文字以利展覽閱讀。同時整理故事裡的核心物件,讓故事與物件兜合呈現。

第三階段「展覽」:配合2024年「貧窮人的台北」展覽一起展出,以萬華南機場大水溝二手屋為主要舞台,透過物與故事的展示,把二手屋變成一個結合空間設計、體驗動線、故事閱讀,以及民眾參與的故事館。

展覽名稱定為《萬物論:離家家居》,運用了宜家家居(IKEA)作為夢的象徵:一個對家的想像與投射的場域。那些進入二手店的離家之物,在這個見證老去與重生的空間裡訴說著一個一個曾經互相交織而終歸散佚的故事。

這些高齡者、長照個案、無家者、拾荒者與街賣者等群體的生命經驗,在夢與現實的裂縫中散落的生命碎片。這些物品,無論是曾經溫暖過一個家,還是伴隨主人走過艱辛的歲月,都承載著生命的重量。貧窮在其中既是一種限制,也是一個重新思考與理解「家」與「照顧」的視角。

呼應展覽主題,於展期間架設了線上商店形式的網頁,增添趣味感的同時也讓觀覽者上線細讀這些物件與其背後故事。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相關成果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三明治工有限公司

立案日期

2012/12/19

負責人

謝若琳

團體簡介

三明治工成立於2012年,取「三名志工」的諧音。以社會共融為目標、透過「創作與工作」實踐文化參與的跨領域團隊。以藝術和設計為核心,與官產學各單位合作,創造讓所有人都可平等參與的文化環境。

近年大多致力於共融及文化平權的計畫執行,合作內容包含國家兩廳院《國家兩廳院簡介易讀版-一起去國家戲劇院&一起去國家音樂廳》、國立故宮博物院藝術共融特展《#有精神-失序人生試驗場》及新北市勞工局2020身心障礙就業促進成果展《無限職場》等。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