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藝術」發展調查研究-以荷蘭地區「跨領域藝術家的成形」與「藝術家做為改變觸媒」為例

㗊機體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藝術」與「科學」的合作,近年在國際間各大新媒體藝術節、雙年展以及重要的藝術機構廣泛出現,「科學藝術」(Science Art)、「藝術與科學」(Art & Sciecne)、生物藝術(Bio Art)、思辨設計(Speculative Design)等等新的領域名稱,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荷蘭,則是世界上這些領域的發展重鎮。因此本研究將聚焦在荷蘭如何建立這樣的環境,研究會從深度訪談數位在荷蘭的跨領域藝術家開始,從他們的跨領域創作經驗,去分析他們如何在不同「機構」及「獎補助系統」中獲取資源,甚至他們如何能夠從中發展出新的合作方式。因此,這個研究的目的會是透過這樣的田野調查,去對荷蘭相關領域進行分析與研究,當做台灣未來發展這樣跨領域實踐的基石。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㗊機體

立案日期

2014/11/24

負責人

林沛瑩

團體簡介

㗊機體是一個在台灣地區的創作團體,我們試圖利用不同的方式去打破藝術與科學的疆界,創造領域界線背後更多的可能性。 透過廣納不同背景的成員,㗊機體欲建立科學與藝術的合作模式、打造領域相互溝通的橋樑。實踐方式主要著重在由科學與藝術領域之間界限的模糊、重新定義、以及兩個領域互相激盪而重生出的灰色地帶產生出新的藝術創作。將藝術創作行為做為探索科學實踐的過程,並以各種藝術行動質疑科學中無法討論的科學問題,讓創作成為科學研究的一部份、也讓科學研究成為創作的立基點。

2015~2017年重要活動

  • 2015年 生幻影展
  • 2016年 成大「設計設計」工作坊
  • 2016年 台灣生物藝術社群荷蘭場
  • 2016年 生物公寓展覽協辦
  • 2017年 「非典人類」展覽於伊日藝術台北空間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