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季芭蕾創作舞劇 媒體大亨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

  • 第十六季芭蕾創作舞劇  媒體大亨|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第十六季芭蕾創作舞劇  媒體大亨|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第十六季芭蕾創作舞劇  媒體大亨|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第十六季芭蕾創作舞劇  媒體大亨|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一、實施效益:

  1. 國內少有芭蕾舞劇製作,倘若有,大多也是西洋經典舞劇。首督舞團成立至今,已編作四齣大型芭蕾舞劇,1998年的環保芭蕾舞劇《悲泣的地球》及2000年的台灣原住民舞劇《春之祭典》、2003年創新芭蕾舞劇《鳥籠》、2005年的《郵差》。而2007年發表的芭蕾舞劇《媒體大亨》,整體處理上極富現代感,劇情詭譎多變,舞台設計精緻巧思,對編舞、燈光及舞台設計等,都頗富挑戰性。
  2. 近年來,國內編舞傾向內化自我,看舞的人往往並不很清楚編舞者想傳遞的意念,縱使勉強猜測,但總覺得舞蹈創作為什麼不能有非常肯定的劇情描述之憾。舞團這次《媒體大亨》舞劇編作,首重意念明確,劇情清楚,人人看得懂。希望朝娛樂與藝術兼具的大眾路線引路。
  3. 台灣俚語:「什麼樣的米,養什麼樣的人。」,舞團身處台灣,對本土、時事及社會互動關係,感受極深。幾齣舞劇都提出對環保,族群議題的關懷,家庭親情的維繫,戰爭的驚恐悲情;此次《媒體大亨》,希望能對社會越來越冷漠的人際關係,有更正面與積極性的去探討如何面對人生所有的順遂及逆境。

二、特色:

《媒體大亨》的創作是一齣極具創意的芭蕾作品:

  1. 《媒體大亨》舞劇創作中的音樂,採不同作曲家的音樂,所以,舞劇中每一段舞蹈的表演呈現,在結構上都會比以往的作品更加豐富而完整。
  2. 《媒體大亨》是一齣描述一位無所不用其極追求獨家新聞的媒體老闆,甚至在自己彌留之際依然指示下屬記者埋伏,想拍攝自己的女兒及太太幽魂,以搏取獨家版面。故事以發生在這位大亨親人身上的社會事件串連而成,段落有〈我把大女兒變獨家〉(砍她174刀)、〈我把二女兒變獨家〉(也是海誓山盟)及〈我把太太變獨家〉(母親的追憶與哀傷),前後以〈有沒有拍到?〉及〈我把凱達格蘭大道變成游泳池!〉作頭尾,其中並以戲劇的方式插入台灣媒體特殊現象,有:〈狗仔隊》、〈立法院》、〈新聞來源〉、〈黑道嗆聲〉、〈風水篇〉、〈靈異篇〉等。
  3. 《媒體大亨》內容呈現台灣媒體所發生的亂象,舞蹈的部份除了有古典芭蕾舞劇中特有的優美情境,影片與舞蹈穿插式的相互呈現,反應了我們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社會問題,在創作的風格中結合時事,加入更多令人省思的衝突事件。首督每年的創作隨著時代不斷創新,芭蕾藝術的創意已注入更多元化的表演模式!

三、影響:

  1. 有人說「新聞自由」是人民的第4權。然而,台灣自有傳播事業以來,人民從未真正擁有這個權力。最近有了,卻讓一般老百姓分不清誰是站在正義的這一邊!先前的是非對錯乃是由統治者餵食的,今後,真理則要人民自己去分辨追求;所以現今的紛亂磨合期未必是壞事!而在一年前,徐團長把想批判台灣媒體的構想,惶恐的告訴幾位媒體人,並徵詢能不能作的意見時,她們反而反過來鼓勵徐團長,不要害怕退縮,讓舞團全體人員相當窩心!對一位表演藝術工作者而言,演出時需要媒體的宣傳幫忙,攻擊批評媒體,無異是自尋死路!就因為如此,身為藝術創作者更要以創作的意念,來傳達並關心社會中所發生的每一個事件!
  2. 《媒體大亨》不以重述社會事件的方式呈現,而採取強調友情、親情及愛情的正面、溫馨、感動人的方式,讓人省思事件為何發生,媒體、政府、社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應負的責任。
  3. 突破:在台灣,從事芭蕾舞劇的創作,因為不易、不好、不熱絡所以才需要更積極的推廣與鼓勵,首督這次的作品,編作構築不依循傳統,意象大膽現實,突破自我格局的企圖心旺盛明顯,對民眾而言絕對有不同以往經驗的震撼豐收!
  4. 堅持:長時間的努力及堅持、細緻的觀察與深切體認,再加上個人創見,台北首督芭蕾舞團以創作的動力,實踐自我為目標。觀眾的好奇心,將透過首督這片小鏡框,一窺多元化的藝術創作及對社會觀感的領悟!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