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華》創作計畫
洪敬庭
「華」,是「花」的古字,金文上象花朵盛放之形,花朵的意思。現代表美麗、繁盛,亦指稱中國或漢族。《剖華》創作計畫從對於花藝和華道的研究出發,進行講座、工作坊和創作呈現。
花藝,看似純粹表達美的學問;實際上所有流派的成立及流變,都與戰爭、殖民、國際政治的角力有著最緊密的關係。剖析近百年臺灣的花藝流變,從日治時期開始,為培育賢妻良母而於女子學校教授歷史悠久而嚴格的「池坊」華道奠定了花藝風氣和社群的基礎。而象徵自由、反對規則的「草月流」卻在戰爭及威權時期在台灣鮮少有蹤跡。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在台灣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對抗中國共產黨的文化大革命,並在這樣的風氣下催生的「中華花藝」。以及已與消費產品高度掛高,被冠上幸福、愛情象徵的「歐式花藝」在八零年代隨著經濟起飛迅速崛起。
一方面得以從這些花藝流派與形式中看見大歷史的變遷,但另一方面又可以從個別的花藝師中,看見小人物如何在巨大的時代情境中拉扯與搏鬥。花藝也既可以是控制思想的工具,也可以是對一個更大的權力體進行對抗和反叛的方法。透過「花」、「花藝」、「花藝師」和「表演者」等四種角色,我試圖從花藝單純美麗的一端,拉出較為複雜和暴力的另一端,展開對於花藝和歷史的辯證。
洪敬庭
Chingting Hong
-
2025/03
《剖華》,階段呈現,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
2024/08
《玫瑰》,劇場演出,涴莎藝術展演中心
-
2024/02
《朝九晚五:(儘量)什麼都沒有》,劇場演出,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
2023/11
《玫瑰》,劇場演出,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
2023/03
《演化失調》,劇場演出,思劇場
-
2022/06
《圜轉地帶》(共同創作者),新媒體舞蹈演出 ,曼菲劇場
-
2022/04
《爬樹肌與對掌拇肌》,行為表演,北藝新媒黑盒子空間
-
2022/03
《某種很遠的距離》 (共同創作:許懿婷、田子平),行為表演,樹林藝文中心
-
2022/01
《滿潮之前》,劇情短片(共同創作:魯志楷、蔡高來河、洪暄芝)
-
2024/02
《朝九晚五:(儘量)什麼都沒有》,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
2023/11
洪敬庭《玫瑰》,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
2023/03
洪敬庭《演化失調:當代病態》,思劇場
-
2022/06
科技藝術與表演藝術《圜轉地帶》,臺北藝術大學S7(擔任共同創作)
-
2022/03
盜火劇團《混域96小時極限操演》,樹林藝文中心(參與藝術家)
-
2022/02
臺北藝術大學導演呈現《阿拉伯之夜》,姚一葦劇場(擔任影像設計)
-
2022/01
多媒體劇場《自我控訴》段落呈現,北藝戲劇T305(擔任導演、演員及影像設計)
-
2021/12
《啟發性的未來 II:推測、醫學、身體與性別》,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參展藝術家)
-
2021/12
壞鞋子舞蹈劇場《長流》階段呈現,曾文溪渡槽橋(擔任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