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合 ─ 沈聖博紀念展

曾鈺涓

  • 第三回合 ─ 沈聖博紀念展|曾鈺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第三回合 ─ 沈聖博紀念展|曾鈺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第三回合 ─ 沈聖博紀念展|曾鈺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第三回合 ─ 沈聖博紀念展|曾鈺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第三回合 ─ 沈聖博紀念展|曾鈺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第三回合 ─ 沈聖博紀念展|曾鈺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第三回合 ─ 沈聖博紀念展|曾鈺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第三回合 ─ 沈聖博紀念展|曾鈺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第三回合 ─ 沈聖博紀念展|曾鈺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第三回合-沈聖博紀念展》展覽計畫除了紀念一位在台灣推動開源軟體創作的藝術家,同時也藉由此次展覽,重新整理及修復藝術家作品,審思藝術家創作中的生命哲學。以下就本次展覽所整理及修復之作品的計畫實施效益、特色及影響分述之:

效益:

展覽檔期為期三週,參觀人次共3169人次。展覽期間也規劃了三天共四場與展覽相關的活動:其中包括分別由王新仁與王連晟分別使用開源軟體「PUREDATA」與「PROCESSING」,進行現場程式碼演算的音像藝術表演;在1月17日由鄭鴻旗主持的工作坊「OT-Ball」,則由參與者共同創作作品;以上的活動皆與藝術家生前提倡的使用開源軟體創作及共同合作創作的理念一致。最特別的是在展覽結束前的「從作品〈pin shadow〉找尋演算靈魂」工作坊,讓參與者可以實際操作,使用不同的方式創作出和展出的作品一樣的效果,達到教育推廣的目的。

特色:

此次展覽的特色主要在於作品修復使用的技術與方式。由於數位藝術作品有著隨著科技變遷而有硬體相容性改變的特點,這也反應在數位藝術作品的保存上,作品的程式碼隨著硬體日新月異而必需配合進行更新與修改。展出之作品由陳威廷負責硬體修復,吳冠穎與黃怡靜負責程式的執行與修改。此次由非藝術家本人來進行作品的重現,吳冠穎及黃怡靜掌握了藝術家創作的核心,在完整保留藝術家作品的原貌下,從軟體進行修改,使藝術家所撰寫之程式更能於現階段的硬體,以呈現作品的原貌。

此次展覽的作品中,透過對程式碼的微調使得作品在日後更易展出及保存,是一種異於傳統作品保存的方式,例如,《聽,阿嬤的收音機》作品外觀使用3Dpirnt 技術修復其已毀損的外觀,並且修改成PI(小型的微電腦)的版本;同時也將《Life Graffiti》修改成PI(小型的微電腦)的版本,減去原本版本中需配合厚重的電腦主機導致佈展之負擔,同時在架設作品時,亦使技術性微調的步驟更為便利。

影響:

共整理了藝術家九件作品及其相關的生平年表及創作評論,並將作品分別重現及修復,此次展覽所建立之文件,成為重要的數位藝術資料庫及日後出版計畫之參考。並且,此次展出之作品皆使用開源軟體創作,提供給同領域的創作者互相觀摩學習的機會。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展場圖片
作品明細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