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崇孝個展

鄭崇孝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鄭崇孝個展|鄭崇孝|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展覽說明

「重製計劃」是鄭崇孝近五年來的創作成果,涵蓋五十六件作品與創作過程中的手稿及草圖。他以藝術史上,無論是中國或者西方藝術家經由「摹寫」、「改造」先前藝術家的作品成為新作的方式,為主要創作概念。在2013年他繪製出第一件改造西方藝術大師的作品《縫褲子》,是在荷蘭藝術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的作品上,加入依自己外觀特徵所創造出的「嘟嘴男孩」,並利用這個人形符號勾勒出畫面的敘事性跟趣味性。

到了2014年,鄭崇孝轉向從攝影作品來挑選「重製」的素材,創作「民國七十六年︰台灣史計劃」系列作品。面對「解嚴」這個象徵台灣政治從威權專制走向民主開放的轉捩點,在改造攝影影像時,他把解嚴後二十六年才誕生的「嘟嘴男孩」加入畫面中,其中鮮活的筆觸與卡漫人物造型不僅抽離攝影的「真實」感,也具有自當代回視戒嚴場景時的荒誕與滑稽感。在同一年,北美館正好舉辦「徐冰回顧展」,當時徐冰在一樓展場外的整片落地玻璃牆上,先以自然素材拼貼,然後再經過打光,在長達數十公尺的玻璃牆上呈現出中國古代名家的巨大山水畫,名為《背後的故事》,這件作品啟發了鄭崇孝進一步思索是否可挪用中國古代名家之作,進行下一階段的「重製計劃」。

鄭崇孝在嘗試再造中國古畫的過程中,以山水畫為主,先經過水彩實驗,而後研究了芥子園畫譜,再以油畫繪製成卡漫風格。在畫面的安排上,延續先前的環保議題,穿著紅色泳褲的「嘟嘴男孩」(們)活躍於山水中。除此之外,他希望能在重製、再造中國山水畫這個創作行為上尋找一個重大突破。他想起從2013年開始,那時仍是大三學生,在偶然的機會下,發現校園垃圾場竟有大批同學們使用過的畫布,當下他認為也許這些畫布可以被二度利用之類,於是全數拾回工作室。現在他為了再造中國古代山水、決定將古畫的尺寸放大數倍甚至十數倍,並全數利用當時回收的畫布,以拼接的方式繪製了二、三公尺、甚至寬達六公尺以上的巨型山水畫。其中挪用的畫作包括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武元直《後赤壁賦》、仇英的《秋江待渡圖》、以及一些佚名的冊頁等作品。這些古代名家的畫作在中國文人畫主張「畫家初以古人為師,後以造物為師」的臨摹學習過程中,早已成為一種「圖示」(pattern)。現在,他以色塊層層堆疊出山石肌理,再描繪出漸層而濃密的綠葉,生活在其中的「嘟嘴男孩」(們)操作並製造天然能源,將原本古代山水畫中藉自然尋道、觀瀑、冥想的文人思惟,轉化為年輕世代熟悉的電玩遊戲風格,觀者在其中投射自身為自然的「守護者」。

鄭崇孝認為,中國山水畫所著重抽象的、氣韻的、文人氣質等觀念與現今我們生活中的美感經驗有極大的落差,因此試圖透過卡通漫畫的方式來再製中國山水畫,在製作中試圖尋找一個古今之間的美感平衡。他將自己的形象轉換為自畫像悠遊於畫中,取代了古代的點景人物,並以未來科技及能源為主題介入古代山水,造成畫面的多重衝突感,而以回收畫布拼接的大尺幅畫面,不僅呼應畫中的環保議題,同時也提供了新的視覺經驗。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展場圖片
作品明細表
成果追蹤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