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高見部落祖靈屋文史田調記錄計畫書

屏東縣來義鄉靈佳樂祖靈屋傳統文化協會

  • 排灣族高見部落祖靈屋文史田調記錄計畫書|屏東縣來義鄉靈佳樂祖靈屋傳統文化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排灣族高見部落祖靈屋文史田調記錄計畫書|屏東縣來義鄉靈佳樂祖靈屋傳統文化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排灣族高見部落祖靈屋文史田調記錄計畫書|屏東縣來義鄉靈佳樂祖靈屋傳統文化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排灣族高見部落祖靈屋文史田調記錄計畫書|屏東縣來義鄉靈佳樂祖靈屋傳統文化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排灣族高見部落祖靈屋文史田調記錄計畫書|屏東縣來義鄉靈佳樂祖靈屋傳統文化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排灣族高見部落祖靈屋文史田調記錄計畫書|屏東縣來義鄉靈佳樂祖靈屋傳統文化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排灣族高見部落祖靈屋文史田調記錄計畫書|屏東縣來義鄉靈佳樂祖靈屋傳統文化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排灣族高見部落祖靈屋文史田調記錄計畫書|屏東縣來義鄉靈佳樂祖靈屋傳統文化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屏東縣來義鄉靈佳樂祖靈屋傳統文化協會「排灣族高見部落祖靈屋文史田調記錄」調查時依部落居民共同參與,由部落耆老敘述各不同時期的記憶及過程,經由部落居民的參與探討部落過去來喚起大家。包含部落領域、遷移史、史事記錄、人物誌、老照片等,集結成冊,另製作影音紀錄成果,成為居民共同擁有的資訊,並成為部落發展的依據。

報告摘要:

一、歷史溯源

受訪者部落頭目羅安初敘述:傳說,有五個兄弟姊妹(2男3女),在有一次的大洪水中沒有被沖走,於是他們逃到大武山的山頂,五個兄弟姊妹討論之後決定各分東西尋找自己的土地,老大沿著大武山走到台東,就在台東定居了下來(地名:vavigle),老二kuljelje就沿著山腰和山腳走下去,每到一個地方就立一顆石頭,告知他人這是他的土地,不得越界,且要求在此居住的族人都必須舉辦五年祭,而走到台東的大哥未把這項祭典儀式帶到台東,可是存有靈媒作法的傳統習俗,直到有天這兩兄弟在台東和屏東的交界點遇見,因為多年不見的兩兄弟白髮蒼蒼認不出來彼此,於是雙方拿出弓箭互相射擊,但卻怎麼射都設不中,於是雙方決定用武力解決,但再出手前問了彼此的名字與家族名,才知道他們倆是兄弟,於是開始問及過去是如何找到現居地以及取地名,大哥說:他找到的地方走起路來腳會輕飄飄的,所以將地名取為vavilje,而弟弟kuljelje形容他找到的地方,風吹得很涼爽、舒服,於是取名叫kuljauljiau也就是現今古樓的名稱由來。

受訪者武庄一敘述:「舊古樓的形成是由靈佳樂(lingtjalj)家族是從大武山上來的,gilin是從一個叫qulaisan(古拉桑)來的家族合併而成的,其後兩家族的vusan(長子及長女)結婚生子成立一個家庭ciluvukan就是現在古樓村的頭目家族(羅家)。傳說gilin家族的由來是某天有一個獵人帶著他的狗去打獵,然後在回家的路上那隻狗就一直對著一個像樹洞一樣的地方吼叫,牠叫到都不願意回家。它的叫聲就如同gilin這樣的叫聲,於是那位獵人就決定在那地方居住下來了。在舊古樓時期,頭目即是村民的領袖與政府,如同現今的總統一樣,頭目有什麼命令村民都不會反抗,頭目要求族人做什麼他們就要做什麼。豐年祭、開會都是在頭目家前的廣場舉行。排灣族從古至今就已有民主的意識。

在舊古樓沒有電沒有擴音器的時代,每當要集合開會時,頭目會派遣一個族人(傳令)在全族人共同製造的瞭望台叫喊大家集合,而放置瞭望台的地方有兩處,都是選在村莊裡最高處。擔任部落的傳令聲音要大要才有資格,而這些族人皆由頭目來選定。在舊古樓時期送情材共有兩次,一次是在灑小米後一個月(小米長出一點點)後送,第二次是豐年祭時(每年的7月15日)。

二、領域和遷移路線及遷移原因

受訪者蔡國良敘述記憶中的舊古樓約有380戶,人口約有2千300多人,其孩童時期日本人就已進駐在舊高見了。舊高見的遷移路線依稀記得,居住在舊古樓下部落的居民遷移到台東土坂(南田),日本人擔任分配遷移人口及路線和移居地的主要人員。遷村原因有多種說法,不過眾說紛紜的說法是由於舊古樓居民人口數多,土地不敷使用,所以要將部分居民遷移至別處或是平地利於管理。

舊古樓傳統領域之大,預估北到舊來義上頭、南到老七佳、西到舊白鷺,至於東邊還有舊領域,於是舊古樓部分居民皆往東邊遷移。

受訪者在舊古樓遷村時期,未曾遷到舊高見而是隨著大伯遷往農場其後才隨著親戚遷移到南和。

蔡國良敘述過去舊古樓遷村時是由聚落當地的頭目帶領自己的族人選擇邊境的傳統領域遷移出去,而日本人只負責分配遷移的方位及路線。舊高見的選擇地是這樣產生的;連天生以及負責遷村移居地的日本人走遍許多地方,南到獅子鄉、北到水門,皆無中意之地,於是走到丹林村現居地時,連天生對於這地方非常的中意,然而他認為土地太小恐怕不夠居民使用,所以又在尋找更適合的居住地,最後,於是,日本人選擇了現在水門的所在地,但連天生又覺得太遠,最後,還是選定了目前古樓所在地以及舊高見的現居地為舊古樓遷移之處。

三、神話傳說

舊古樓傳說故事一:rngarng(壤阿壤)的紅眼睛

從前在舊古樓的時候,有個叫rngarng(壤阿壤)的大力士,家族名叫ciliuvekan。在家中排行老二,結婚之後就搬出去自立門戶,家名叫做tjakumeny。傳說中,他有一對紅眼睛,這個紅眼睛非常厲害,只要被他那雙紅眼睛看到,任何動物和植物都會馬上死去,因為在舊古樓曾發生過rngarng壤阿壤)無意間讓紅眼睛見光,被他看到的族人無辜慘死,於是,部落的族人將他的住所設置在部落的另一處,以防意外再次發生(rngarng(壤阿壤)有另個稱呼叫做palis(八里)),於是,八里便解下腰帶矇住眼睛,這樣就可以走出屋外而不傷到別人。族人都會定時送三餐給八里吃,再送過去之前都會在八里家屋的前方大概三公尺的地方呼叫告知八里它們要送飯來了,請他背著大家走出來拿飯,因此,被隔壁部落的敵人看到要這樣告知八里,於是有天敵人們如法泡製的騙八里出來,八里不疑有他,背對著且低著頭走出來,就這樣,敵人便趁機將他的頭砍下,再用紅布把他的眼睛矇住。於是,敵人們走著走著非常好奇死後的八里紅眼睛是否還殺得了人,便將蒙住眼睛的紅布拆下,沒想到……所有站在八里前面的人全部倒地死亡,只有站在八里後面的人倖存下來,當他看見此狀便將八里的頭驢拋向山底下,跑回自己的部落告知這件事,此後,再也沒有敵人敢擅自踏入舊古樓的傳統領域,因為,舊古樓的周圍長滿了許多結實累累的檳榔樹,而這些檳榔樹都結成紅色的果實,如同捌裡的紅眼睛一樣捍衛著自己的家園。

四、舊古樓部落環境位置概況

舊古樓大小部落共約九區,第一大聚落kaqinaljian,分別被其他八個衛星部落包圍。如puqaluwan、 drumari、 tjeneralje、 kicasan、 kuraring、 sapelilje等。據蔡國良耆老轉述,在舊古樓的時期有三處放置頭骨架puquluwan的地方,分別是kaumaqan、tjeneralj、drumari,其中kaumaqan是舊古樓擺設最多也是最大的頭骨架,然而日本人進入台灣統治以後,認為架設頭骨架有礙觀瞻,出草是野蠻的行為,於是便把舊古樓部落裡所有的頭骨集中埋在一個叫kuraring(舊古樓村莊外面的主要道路)的路邊空地,將此地鋪上水泥之後再設立一尊石碑紀念。受訪者回應說他在舊古樓時未曾見過族人出草的畫面,但見過尚未被日本人埋起來的頭骨架。蔡國良:舊古樓部落主要分為kicasan、sapelilje、sadiba、tjeneralj 四個主要區域,其中住在kicasan的族人就是遷往高見的現居南和居民,sadipa、tjeneralj的族人則是遷往台東境內。舊古樓傳統領域之大,預估北到舊來義上頭、南到老七佳、西到舊白鷺,至於東邊還有舊領域,於是舊古樓部分居民皆往東邊遷移。

五、祖靈屋功用及西方宗教

舊古樓村可說是祖靈祭或五年祭(maljeveq)祭儀與歌謠保存得最完整的村落,是祖靈祭起源地,流傳著祖先Ljemedj到神靈界學習五年祭等祭儀,把小米等作物種苗帶到人間,並與女神Drenge結婚,然後派遣子女來人間傳授祭儀的「真實傳說」(tjaucikel)。古樓排灣族人對祖先以及故居的緬思之情也充分表達於古調歌謠中。在定居的第一個聚落Kurasa時期便流傳的曲調uljung tjavali,歌詞中提到芳香的、代表女子的tjavali樹的種子散布在林野。祖先後來建立了古樓村,在山上的村落居住了數百年。村人對古樓故居魂牽夢繫,深刻的思念在「古樓思戀曲」中表露無遺。無論是五年祭歌舞、unanasi和uinsaceqalj等一般性歌舞、或山野傳唱的情歌、以及暗夜中追求女子的笛聲等,都在古樓人的心頭縈繞,永難磨滅。

許清鳳是高見社區maljeveq祭師年資最久的,到目前為止已擔任過五次的主祭師(五年一次),所以已超過25年以上了。至於南和時期的五年祭maljeveq是由時任村長葉保宏恢復辦理;靈媒最早是舊古樓時期的saljangaw-palangulj開始~dravu-peljesuq~kaljui-paljangui~draka-方查美~keljeng何貞女~dremdrman胡美金~pula馬錦琴。

西方宗教之傳入約民國44~45年,天主教開始上山傳教,天主教神父及修女要來上山時,會先通知山裡的傳教士,村民就會一窩蜂的跑去教會,目的主要是領取牛奶及衣物,而神職人員也順便傳福音給村民,因此有些村民信奉天主教之後,就不去參與部落的傳統祭典。改變最大的應是葬禮的方式,原本一個家族共用一個墓穴,天主教宣導使用棺木下葬(一墓一棺的方式)。

顯示完整資訊
內容摘錄
資料選介
相關成果